• 48阅读
  • 0回复

棉农欢迎的女专家王德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23
第2版()
专栏:

棉农欢迎的女专家王德秀
秋天,在山东省聊城县,人们手捧洁白的棉花,盛赞党的政策好,也衷心感激王技师送来了科学和技术。陈庄大队的一个女社员说:“今年棉花大丰收,得先给王技师套个大棉袄!”说得大伙会心地大笑。
这里所说的王技师,是农业部植保局的王德秀。今年4月,她从北京到聊城县搞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试点。这位1944年大学毕业的棉防专家,在这里既积极帮助棉农破生产难关,又热情辅导他们学“破关”知识,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5月25日,一些社员在麦田里喷药,说是县里下达了统一灭蚜虫的紧急通知。王技师想,近几天我和技术组的同志一直在观测麦田昆虫的发生、发展状况,发现大部分麦田的瓢虫已到盛期;按比例看,瓢虫等益虫能够很快把蚜虫吃掉。如果这时动“刀枪”,不仅要耗费大量的“弹药”和人力,还会把瓢虫、食蚜蝇、蚜蚕蜂、草蛉等“朋友”杀死。于是,她向县有关部门提出了停止大面积喷药的建议。有关部门马上撤销了原来的通知。结果麦收期间全县棉田没有发生蚜害。
蚜虫峰期,栾庄大队有30亩种子未经药剂处理的棉田棉蚜很多,王技师决定在这里试验用氧化乐果缓释剂涂茎法消灭。王技师今年58岁了,还有脊椎增生和高血压病。她忍受着腰疼和头昏,亲手做药液浓度、用液数量、涂茎部位等试验,戴着老花眼镜分析治蚜效果,终于得到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用她指导的办法处理后,棉花的蚜量第二天明显下降,第三天全部死光。大伙对这种方法信服了。广大棉农放下喷雾器,一手拿一个小棍棒,一手提一个小药瓶,蘸上点药水往棉茎上一抹,蚜虫就基本死光。一个劳力一天能涂二、三亩,一亩只花一角钱。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王技师为了培训技术骨干,她同当地技术干部一起,联系本地实际,写出了《主要棉虫综合防治要点》、《氧化乐果缓释剂涂茎法》等材料,到社队巡回讲课。有段时间,她一天讲二、三场,参加听课的人员场场超过通知数。五个月来,她讲课五十多场,听众达25万多人次。一天上午,梁水镇公社技术站的吕景旺,带着几个问题来找王技师,正赶上王技师外出开会,他就把问题写在纸上留下了。王技师回来天已很晚,但当她看到纸条上要她帮助解答的问题时,汗没来得及擦一把,就提笔写起回信来。对问题一一做了详细回答,第二天一早就把信寄走了。
银花朵朵庆丰收,棉农齐口夸专家。王德秀同志完成今年在聊城县的任务回北京了,喜摘新棉的姑娘婆婆们让我们捎信给她:“明年可早点回来啊!”
本报通讯员 赵墨林 本报记者 宋熙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