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千日无事故 记绥化机务段一一○二号机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18
第2版()
专栏:

  千日无事故
记绥化机务段一一○二号机车
赵椿
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绥化机务段一一○二号机车,从一九四七年九月三日到今年五月二十八日,光荣地突破了二十万安全公里,在两年零九个月中,包车组没有松过一口气,终于达成了千日无事故。现在,该组又在向三十万安全公里的目标奋斗着。
克服大轴发热
一一○二号机车过去是一台最好热轴的机车。一趟车就得使七、八十公斤硬干油,站站得挽轴。一九四七年九月二日在石伊站,因全班乘务员忙着挽轴而忘了甩车,造成违法运输事故,打消了二万多安全公里。当时小组情绪大受影响,都说:“这台车是费力不讨好。”司机长张国卿就耐心的向工友们解释,并领导小组研究克服办法,密切和工厂连系,把机车毛病细心的告诉工厂;并研究平油网子,改进保管油的方法,保持住油的洁净;定检时把大小油箱等都洗一遍,以防有砂子;再加上乘务中注意操纵,充分给油,因此逐渐克服了热轴的毛病,提起了工友们的情绪和信心。
学习铁牛号
一九四八年冬老铁牛九六号机车突破十万甲检公里以后,给一一○二机车一个很大的鼓舞。司机长张国卿立即向工友们鼓动说:“把志愿变成力量,下决心学习铁牛号的负责精神,加一把劲赶上去。”继即领导小组研究建立制度,明确分工,实行专人负责。并选出技术、节煤、防止事故、清洁等组长各一人。技术组长负责领导学习技术规程、机车理论等;节煤组长领导研究节煤办法;防止事故组长负责领导研究防止事故办法,设立“事故警报”记录,记载各地事故材料,并经常联系本组进行检讨,提高警惕;清洁组长负责领导机车清扫工作。从此,小组工作日有起色,到去年“五一”没有发生事故,包车组立了一大功。
建立制度坚持到底
去年六月,原司机长张国卿提升指导司机,原司机王振学提为司机长。为警戒骄傲、防止事故,王振学就领导小组重新建立接交班制度:交班司机将机车不良处所详细告诉接班司机,并共同检查;接班副司机检查大轴及各部给油状态,交班副司机帮助给油和清炉工作;交班司炉把缺油地方告诉接班司炉,由接班司炉给油等。由于彻底交接,明确掌握机车情况,故不容易出错误。又建立了给油制度,规定日常给油由司炉负责,定检时有各给油干事专负责各部给油工作。改进呼喊制度:呼喊时要面向里,以免听不见;执行中不等待,不估计,如看不清时就喊,以促使司机注意。此外并改进了三锹制。过去机械的使用三锹办法,工友们感到不便,一上岗就乱了。这回根据线路状态,火定燃烧程度分工,提高焚火技术,节省煤炭,建立机车状态簿、传达簿等。机车上所有的各种制度,每个工友都特别注意,两年九个月中,始终是一刻不松劲的坚持着。为改进工作,提高乘务员的政治认识,并决定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追根制度。如齐贵生好出错误,屡次帮助不改,就追出原因,订出了防止办法,也及时提起了大家注意。
团结友爱帮助进步
一九四九年六月间,因人员调动,换上了二、三名新工友,使小组步调不一致了。司机长王振学当即提出加强团结,主动团结新工友,耐心说服,如司机周成礼,是新从哈尔滨调来的老工友,刚转来就有病,大肠走血,差不多每个给水站都得拉一遍。司机长发现后,就动员他入院休养,并经常去探望安慰,小组工友也常上他家去,发现没有烧的,马上就给送去。老周非常受感动,病好后干的特别起劲。赵世清工友是后复职的,工作不大起劲,给油不彻底。王振学就经常劝告他:“工厂修车不容易,咱们得注意保持才行。”为照顾他家庭困难,小组又借给他钱,多分给奖金等等。王振学并发动赵的家属搞副业生产,因而生活得到改善,赵被感动的积极起来了。因此全组团结一致,工作情绪饱满积极。
党政工团的领导与家属的有力配合
一一○二机车能够突破二十万安全公里,和党、政、工、团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在出乘前党、团支部及运动主任对工作中具体指示,介绍其他组的工作及事故情况,以提起注意。指导司机亲自参加小组会进行指导。
由于工会小组长和劳保干部经常到各工友家去访问,帮助各家解决困难,也影响家属积极起来了。如周成礼的爱人组织家属开会,提出保证不叫男工友回家作零活,使男工友充分休养,好好工作。因此这次开庆功会家属也都带上了光荣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