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沭阳人民怎样战胜新的灾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18
第2版()
专栏:苏北通讯

  沭阳人民怎样战胜新的灾荒?
舒汉涧
严重的新的灾荒
今年四月中旬大雨后,沭阳人民遭受了新的灾荒。全县一百二十一万多亩麦田,被淹六十六万九千多亩,已种春田五十八万多亩,亦有二十六万亩被淹。同时灾情发展,靠挖野菜及政府救济粮的灾民激增到二十一万人(雨前十七万人),且野菜大部被淹。导沂民工中靠以工贷赈养家的十二万灾民,由于阴雨连绵和积水过多,无法施工,亦有部分灾民赚不到工资。副业方面因大水围门原料缺乏,有的陷于停顿。原来把希望寄托在麦收上的灾民,现在看到麦田被淹,认为全年收成无望,悲观失望情绪滋长。
全力完成春耕
面对着这一严重的新的灾荒,沭阳党政军民即全力排水护麦,进行救急工作。在高岗脱水地区实行“干一块种一块,边干边种”。不能春种地区提前完成导沂柴草调运,减少春种时人畜力缺乏的矛盾。
补种时间急迫,人牛籽种都很缺乏,加上六百六十万斤导沂柴草需要赶运,因之春种特别困难。沭阳县府在五月初召开区长会议,了解排水情况,针对丰收一季,便可避免或减轻灾荒,布置检查灾荒,突击春种,实行调剂劳力,整顿互助组织,纠正生产不要领导的思想。并增贷种籽一百二十万斤,调剂种籽三十五万斤,购买耐水庄稼种籽六万余斤,以便多种耐水庄稼。在春种中,着重解决烈军工属和鳏寡孤独逃荒户的春种困难。五月五号全县洼地大部脱水,在沂河即将完工,秋收有望的鼓舞下,“男女老少齐动手,人牛工具不失闲”,全力投入春种。重灾湖东区西圩乡等村,对参加春种的救济户,每人按天发给一斤救济粮,实行春种与救济结合。为了解决畜力困难,采用人力拉耩,每耩一亩春田,奖口粮一斤,结果春种效力逐渐提高。赵集乡重灾村老梁庄整顿互助后,亦采用奖励办法,二十组十七把耩三天耩完四百三十亩。塘沟区大梁庄拐粉组八户三十四人,实行农副业结合,五天即结束春种。截至五月十七日止,全县一百余万亩春田即有百分之八十完成下种。其余都是极洼地区,将继续种大批旱稻,以争取不荒地与少荒地。
胜利度过春荒
在四月中旬大雨还没有停止的时候,各级干部便主动向群众表明生死与共,负责到底的决心,以坚定度荒信心。同时根据生产自救为主的方针,在农业方面,发动宅基场园高岗旱地普种蕃瓜葫芦。根据季节关系,进一步开展织席、打折子、织斗笠运动,重灾区湖东区洫洪乡,春水前有二一二户打折子,经过发动后,即增至四五三户,三荡、高苴二乡即有五百人织斗笠。同时增发救济粮一百二十万斤,无利借粮二十万斤。对应救济灾民一般增到半斤左右,参加排水与春种灾民增发到一斤。至五月中旬,灾情复告稳定。
有信心有希望地战胜夏荒
四月中旬大雨,部分麦田被淹,全县初步估计,有近二十万人没有一粒麦子。这一部分地区,夏荒已经形成。但各级领导上已早有打算,在四月中旬下旬就动员淹麦区普种蕃瓜葫芦。湖东区五月十号即种下了一千五百余亩瓜,每人平均在六棵以上,一向没有种瓜习惯的老梁庄村,每人平均种了十三棵,工属梁宪章家,五口人,种蕃瓜三百三十棵,如果加工施肥,每棵结瓜四五十斤,可解决全部或大部夏荒的口粮。此外县区还有一部分救济粮,计划运用春耕经验,在夏锄中,结合夏锄进行救济,锄一亩地发救济粮一斤到二斤,以刺激生产,增加秋收。同时继续支持拐粉编席等副业生产。现在麦收后,社会财富增加,提倡自由借贷,开展社会互借运动,这样又增加了度过夏荒的有利条件。目前该县领导上,对战胜麦荒,以至根除灾荒,已具充分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