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边远小厂在竞争中起飞——银川电表仪器厂经营有方产品畅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27
第2版()
专栏:

边远小厂在竞争中起飞
——银川电表仪器厂经营有方产品畅销
前些天,在北京市西苑饭店,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农林、气象科研人员聚集一堂,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邀集这次会的是边远地区的一个只有五六百人的厂子。
这个厂叫银川电表仪器厂。他们生产的农林、气象科研仪器在国内市场独树一帜,农林小气候测试仪器主要靠他们供应,所以农业气象学界的知名人士乐于应邀到会作报告,各地农林、气象科研人员乐于到会订购仪器,学习仪器使用技术,大家也乐于向厂里提供意见,帮助他们生产更多更好的科研仪器。这个为用户服务的会,开得生动活泼,主客双方都比较满意。
银川电表仪器厂生产农业仪器,仅有两年历史。1979年初,因为国民经济调整,他们原来生产的开关板、电表等老产品销路大减,靠国家安排任务吃不饱了。在这个转折关头,厂领导比较自觉。他们不象有些经济后进地区的厂子那样,老是害怕竞争,留恋过去那种在统购包销的保护伞下“只管生产,不问销售”的轻松日子。他们大步走进市场,毅然投入竞争激流。厂长邹永济带领技术人员到北京等地广泛调查,研究生产门路,最后选了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短线产品——农林小气候测试仪器,作为厂里发展生产的主攻方向。
事后证明,这个主攻方向选对了。根据市场需要,选准产品方向,订好生产计划,这是在竞争中夺取主动权的第一步。银川电表仪器厂的成功之处,还表现在善于组织生产,能及时拿出竞争力强的产品。
这个厂在组织生产中,强调以速度取胜。去年他们生产了23种新产品。今年初,为了赶在全国农业气象学术讨论会之前,把单项供应的仪器变成配套供应,他们突击40天,许多人连春节都不休息,又试制出11种新产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有关方面支持下,他们已经把测试温、湿、风、光和显微摄影的多种仪器配齐了,“农林小气候综合观测站”的成套装备尤其受欢迎。短期内做到品种齐全,使他们在竞争中占了上风。
“质量就是信誉。”这个厂在抓产品质量方面很舍得下功夫。今年他们根据市场需要,开始试制民用电度表。为了拿出优质产品,他们专门设计、制造了一套测试、检验设备,在工艺上精益求精,终于赶上一部分试制电度表较早的厂子。最近,在国家仪表总局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全国民用电度表质量评比中,这个厂的产品质量合格,并已接受了大批明年的定货。
通过对用户的周到服务,搞好产品销售工作,是银川电表仪器厂经营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产品刚出世,需要宣传。在厂长带动下,设计人员当了推销员。他们带上仪器和宣传画、幻灯片,先后在几个全国性专业会议上介绍产品,到四川、云南、吉林、江西、湖北等地举办技术讲授表演。出售的产品不仅保修,保换,保退,保校验,影响科研或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也负责赔偿。他们实行薄利多销的方针,如对整套供应的仪器比单台购买给予降价5%的优待。这些措施很灵,迅速打开了销路。产品大批量生产以后,为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竞争能力。
银川电表仪器厂的领导干部工作起来比较顺手,他们的经营思想能够落实兑现,其中有个“诀窍”,是把全厂职工、特别是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了。
1977年厂里领导班子调整以后,抓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下去当工人的调上来,背着思想包袱的帮他们卸下来,有真才实学的就提拔起来,委以重任。196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一位女技术人员,被提拔当了副厂长,主管生产技术工作。1966年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的一位技术人员,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负责主持农业仪器的设计和试制。各个车间都配备了技术主任。在新产品试制过程中遭受了挫折,厂领导主动承担责任。在生活、待遇方面,给予适当照顾。技术人员心情舒畅,干劲很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银川电表仪器厂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在全国仪表行业中只是中等水平。由于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正确,在竞争中显示了活力。他们以较快的速度,填补了我国农业仪器的一些空白。在1977年7月调整领导班子以前,这个厂连续亏损3年零9个月。近两年盈利逐年增加。今年的产值预计比粉碎“四人帮”前的最高水平增长约一倍半。
在宁夏一类的边远省区里,有些同志害怕竞争,担心大批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银川电表仪器厂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在竞争中不是垮了,而是“发”了。这个榜样,对于畏惧竞争的同志们来说,不是可以壮壮胆,鼓鼓劲,从中学到一些“经营之道”吗?
本报记者 郭龙春 张平力 欧庆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