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新加坡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27
第7版()
专栏:

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
——新加坡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高尚全
新加坡共和国是一个有二百三十多万人口的国家,国土面积只有六百一十多平方公里。60年代以前,它的经济是一个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单一化的殖民经济体系。工业门类少,产值小。1959年工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6%。失业问题严重,经济发展很慢。独立以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加坡已从不发达的国家变为接近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1—1965年。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凡属能吸收较多劳动力的工业投资,都受到新加坡政府的鼓励。为此他们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工业,如纺织业、成衣业、食品工业等。
第二阶段:1968—1970年。这是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和面临英军撤退带来经济困难的时期。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必须鼓励发展出口的工业,使整个经济转向国际市场。为此,新加坡派了各种代表团到国外,争取出口市场和吸引外国公司到新加坡投资。对新兴的外资工业采取免税和奖励出口的办法,以鼓励出口和投资的增加。这个期间,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比1965年增加了近一倍,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达到12.8%。制造业雇佣的工人从2.5万人增加到15万人。
第三阶段:1971—1980年。这个时期的新加坡经济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日益感到不足。于是,他们又转而通过发展高度技术和精密的工业,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新加坡的经济结构现代化。现在,新加坡高增值的工业如石油化工、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精密仪表、金属加工、交通运输机械等,已占制造业总产值的73%,占职工总数的60%。
新加坡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是从人力资源丰富这个特点出发的,实践经验证明是十分成功的。它的好处是:
一,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投资少,见效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利。在工业化初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规模大,则投资多,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和经营管理都有困难,如借外债则利息多,难以偿还。
二,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首先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只能吸收较少的劳动力,失业人数增多,就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三,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力量可以逐步建立。如果首先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因缺少庞大的熟练的技术队伍,就会遇到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便于实施和推广。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往往只需要选择某些现成的生产技术项目,无需改变现有的生产体系。
五,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新加坡人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不算高,产品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能力。
但是,新加坡并不满足于劳动密集型工业。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展,当具备了一定条件后,就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了发展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完全开放的政策,充分利用外资,发展电子、飞机零部件、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同时对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工业进行技术改造,或转让给国外,并把节省出来的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附图片)
新加坡城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