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继续开展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28
第5版()
专栏:

继续开展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
于光远
这个问题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了两年多的历史。最初是从要不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这是1978年到1979年春天这一段时间里的情况。
在批判“两个凡是”和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之后,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就有了新的意义,那就是配合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的贯彻。我国经济学工作者知道,阻碍调整国民经济方针贯彻的障碍之一,就是为生产而生产的思想,就是为追求高指标而生产的思想,或者就是为了实现毛泽东同志讲过的某一句话(如说过的25年后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而生产,而不是实事求是地从社会需要出发,从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出发而生产。同时,调整国民经济包括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问题,包括产业结构的改革,纠正类似“以钢为纲”这样的错误提法。这也要求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而做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科学讨论,把各种观点摆出来,各自提出自己的论据,经过辩论取得明确的结论。
现在我们重新提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在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和这样三个方面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
一是同继续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调整国民经济方针提出一年半以来,虽然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它的贯彻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基本建设战线过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解决。在这方面还有相当大的阻力。去年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未能坚持,对于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二是同现在进行着的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如扩大企业自主权等等,也要求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宏观经济的问题。我们在这里要研究的不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而是企业生产中的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体制改革中,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之间的关系如何,当然是一定会涉及,也是应该涉及的。这方面的讨论,对各个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不至于在自己的工作中忘掉我们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迷失方向是很必要的。
三是同总结建国31年的经验教训,包括粉碎“四人帮”以来到三中全会这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密切结合起来,这也是进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北京地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