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张尚举是怎样做支部书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18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张尚举是怎样做支部书记的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智民
东北著名的创纪录英雄张尚举同志,从今年一月起担负了沈阳机器三厂装配部支部书记工作(不脱离生产)。他在这几个月的支部工作中,一方面摸索出一些工厂支部工作的经验,另一方面,创造了不脱离生产的支部书记工作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发挥组织力量,对党员、群众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了生产数量与质量。不少工厂的支部书记是脱离生产的,其他支部委员是不脱离生产的,因此有些支部书记就一人包办了支部工作。结果支部工作没作好。张尚举同志就不同,他真正发挥了组织力量,实现了支部保证与监督生产的任务。如该厂评工薪时,工友谭树范因为薪分减低而闹情绪,并已影响到生产。支部发现后,有组织地对谭树范进行了教育。支书张尚举、工会支会主任童乃田(支部职工委员)、班长吴隆恩(党员)、支部组织委员任秉公等和老谭轮流谈话,他们告诉他:“你技术好,但就是没拿出来。只有将全部技术能力拿出来干活,才能多赚钱哪。”又由青年团根据多劳多得的工资政策,在黑板报上画了生动活泼的漫画。这样老谭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一步。他说:“好吧,以后我干着你们看吧。”现在一般工人都认为老谭的工作比以前干得起劲得多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当工厂行政上号召工友提高产品质量时,床头组嫌王树森干活不积极,想把他调出组去。支部发现后,支书张尚举便分配党员吴隆恩(班长)、支部组织委员任秉公(他两人不直接参加生产)去教育王树森。他们对王树森说:“你要加把劲才行。为啥不露一手呢?让大家看看到底行不行。”经过反复的思想动员;王树森就向姚永凯等工友提出了挑战竞赛。在竞赛中,王树森的工作效率很高,不仅产量增加,而且质量也很高,创造了质量数量的新纪录,荣获质量模范奖旗一面。
第二,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及时了解情况和及时解决问题。支书张尚举碰到班、组长党员等总要顺便问几句:“你那组怎样?任务有啥问题没有?质量怎样?”这样仅用三两分钟的时间就能了解了情况和发现问题。比如二月里各个小组的任务都说没问题了。但当张尚举同志一问姚绍英小组时,姚绍英说:“这一回提高质量我们算完不成啦。”这时张尚举同志就帮助他算账,但姚绍英说:“也不知道多少工,需多少人也没法算,反正就是完不成。”张尚举由此发现了该小组的任务有问题,便和吴隆恩、任秉公等商量,请他们深入到姚绍英小组里去了解情况,看看究竟有啥问题。不久,他们发现了姚绍英小组的工友们主要思想问题,就是听说厂子不给超额奖励了(实际上这是他们的误会)。经解释后,大家的顾虑就消除了。同时支部又研究了姚绍英小组确实需要增加一个人,便建议行政上批准他们增加一个人的要求。结果该组既提高了质量,又按期完成了生产任务。张尚举运用这种随时随地了解情况的方法不仅及时解决了问题,保证了生产任务按时完成,而且批判了某些支部认为非开会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方式。自然,开会汇报也是了解情况的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第三,多想办法,多出主意,争取工作主动。四月里,计划科汇报只有十七种部件没有完成任务,但五月上旬装配场依然发生待料现象。后经仓库检查小组检查,发现有一一九种部件没完成任务。这个问题充分说明责任制还没有很好贯彻下去。支部了解这种情况后,支书张尚举首先提出,实行追根检查责任制,并出版《追根报》。经总支研究决定后,提交工会讨论通过。这样谁在生产中不负责任就可以检查出来。各小组从此开始克服只顾本单位完成任务,而互相缺乏联系,以致造成待料的现象。如五月间,装配场向制造科提出,在三天内要求保证供给二十台车床的部件。制造科答应后,为了明确责任,双方又订立合同,结果都按合同实现了。张尚举说:“支部工作好坏,要看你是不是主动去解决问题,如果事事跟在工会和团的后面,而不主动的去想办法作工作,那就会啥也搞不出来。”
第四,抓住重点,取得经验,推动全面。支部为贯彻责任制,提高质量,有重点地来培养床身小组为典型。在床身小组内,支部又抓紧培养小组长李继逊(党员)和工会组长杨志峰为典型。结果从这个小组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责任制度。经这个组实行明确分工负责制后,产品的质量因此提高七倍。支部即协同工会,采取各种办法宣传推广该小组的先进经验,号召大家向床身组学习。床身组开检讨会时发动大家去旁听学习。现在床身小组的经验已推广到全厂,并被确定为行政制度之一。同时又涌现了床头、顶针、齿箱、溜板等模范小组。
张尚举同志的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主要是他兼职太多。张尚举同志除担负支部书记工作外,还担任工会生产委员、职工代表、工管会委员、新纪录委员、工薪委员等五职(厂外的还未计算)。因此他常常忙于开会,而不能集中精力在主要工作上,影响了他对业务的钻研和自己在生产上的进步。希望该厂领导上能尽量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张尚举同志虚心地检讨说:“我思想上还有很多毛病:第一,还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残余思想,影响到对别人意见的考虑,可能有点主观。第二,深入下层接近群众还不够。以后我一定要克服这些缺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