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一项有意义的改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29
第2版()
专栏:农村杂谈

一项有意义的改变
晓宣
前不久,国家计委、农委、农业部、统计局联合通知:以后不再用“粮食耕地亩产量”作为考核粮食生产的指标,而主要看总产量、商品量和每人平均产量及消费量是否增加、生产成本是否下降、粮农的收入是否提高。这些规定,有利于农村实事求是地计算生产成绩,有利于堵塞惯于在数字上弄虚作假的歪风,的确是个好事。
翻开过去的报纸,粮食亩产“上纲要”、“过黄河”、“过长江”等报道,曾经连篇累牍。1971年,河北正定县粮食亩产“过长江”,报上发了《“渡江”记》的通讯。1974年,又报道正定亩产突破千斤关,成为北方第一个“千斤县”。粮食高产本来是好事,但这些数字带给农民的并不都是福利,有些竟是灾难。粮食产量越高的社队,农民的生活常常越是困苦。在十年动乱期间,高产受穷的何止正定一县;不少地方在“超纲”、“过江”一类报喜声中,农民是越来越贫穷了。
粮食单产“超纲”、“过江”,本来跟贫穷并没有内在联系。但是,在极左路线干扰下,一个时期片面地将“粮食耕地亩产量”高低用作考核农业生产好坏的标准,甚至用作考核这个地方整个工作好坏的标准,这就引起了一些人弄虚作假。他们强调“超纲”、“过江”,本意不是要多打粮食、造福人民,而是作为自己上升的阶梯。有些人甚至采取欺上压下的手段,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大吃苦头。
农业生产是人和自然打交道的事。粮食产量的高低和生产条件、耕作技术分不开,不是随“长官意志”而上升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过是唯心主义的叫嚷。一些“长官”硬向下压高指标,还问你:人家能作到,你为什么作不到?还将产量指标的高低和政治上的左右联系起来。一些基层干部无奈,就千方百计找窍门提高单产,“帮忙田”就是这种办法之一。有些“帮忙田”靠毁林开荒、围湖填塘、挤掉经济作物;有些则是隐瞒粮田,“压亩上纲”,300亩地的产量说成是200亩的,帐面上可以“超纲”、“过江”,粮食总产却并无增加。这样做的结果,领导可以得虚名,群众却要受实祸,灾难最终落在农民头上。
“超纲要”、“过黄河”、“过长江”这些口号,来自全国农业发展纲要40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们是不同地区用以鼓舞社员提高粮食单产的奋斗目标。粮食单产是总产的基础,总产是单产之和。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单产是增加总产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过去如此,今后还要努力提高单产,以增加总产。现在这种改变,虽然只是考核粮食生产方法的改变,却反映出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因此它理所当然地会受到人民的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