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开动思想机器 搞活农村经济——黄土高原采访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29
第2版()
专栏:

开动思想机器 搞活农村经济
——黄土高原采访见闻
有机会从山西的西山又到陕、甘、宁,跑了十几个穷县。
“有什么感想?”有人这样问我。
“机器开动起来了。”这是我的回答。
马老汉敢发表意见了
机器开动,是指人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了。现在,这一带经济上虽还很贫困,但人们都在思考、议论怎样办好这里的农业,思想相当活跃。对此,有人称之曰:“现在思想相当混乱。”而多数人则说,这是极好的现象,它把过去那种说一样的话,讲一样的问题的沉闷空气扫除了,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多了。
宁夏西吉县大坪公社叶塞科生产队有个70多岁的老大爷,叫马宝山,没文化,历来是不多说话的,现在他也发表开意见了。他说,这几年农业为什么上不去?是社员没有劲,地不好好犁,不好好锄,犁过、锄过的地草还长着。给上头报锄了三遍,你莫信,好些地一遍也没锄;给上头说,一亩上了几千斤肥料,你也莫信,好多地没上粪。这是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队里的事,不是自己家的事,是“官家”的事。搞农业要紧的是大家都自动地干……他认为,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里人吃的烧的,都没有问题。
宁夏固原县委书记王一宁对记者说,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应该是生产的主人。但是这些年他们只有服从命令的义务,没有发表意见和决定自己生产的权利。今天不让种莜麦,明天不让种荞麦。好象只有领导最高明,农民似乎连节令都不知道了。下种、收割时还要开电话会大喊大叫。结果,造成了少数人着急多数人不管的局面。弄得上面叫咋干就咋干,明知不对也照样干,一点主动精神都没有了。
甘肃会宁县青江公社冯湾生产队有两大堆农家肥,硬是在地边放了三年,没往地里撒。这不能怪群众,是怨这些年我们没有把农业真正办成为农民的事业。
记者接触到各级党委书记和一些老农,都说现在搞农业的条件比过去好得多,但是社员的积极主动精神,却达不到土改以后的水平。如果现在的条件,加上社员的积极性,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一定能较快发展起来。
思想闸门打开以后,人们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我们过去办农业,名义上是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用“官办”和“半官办”的办法办的,农民没有种地权,没有分配权,结果国家包袱背得很重,农民心里很不满意。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办好农业是全党的事业,但首先必须使农民从心里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业。农民不办,一切都只能是空话。农民没有内在的活力,只靠外力来推是不行的。有了内部活力,机器开动起来了,农民才能有主动性、创造性,农业才会发展得快。
各种形式的竞争开始了
机器开动起来的另一个表现,是过去那种用一刀切的办法办农业的局面打破了,各种竞争开始了。
山西省吕梁地区,去年搞了一千多个联系产量的作业组,大部显著增产,今年这种作业组大发展。正在这个时候,省里刮来了一股风,有些同志不主张搞联产到组。吕梁地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还是尊重下面群众的意见,支持广大群众搞这种责任制。但是就是在这个地区,也有少数队,集体家底厚一点,收入高一点,他们仍愿保持原来的作法,这些地方,当地领导也就让他们继续干下去,让群众在实践中去选择。
陕西省米脂县在一个县的范围里实行的责任制就有好多种。孟家坪生产队去年放开胆子,在统一分配的基础上,搞了一套专业分工、包产到劳的岗位责任制。当时许多人指责他们是搞分田单干。经过一年实践,农林牧生产发展都很快,今年不仅这个大队的六个生产队全部采用了这个办法,别的地方也采用开了这个办法。现在,这一带地方实行着各种各样的生产责任制。有的同一个生产队里各个作业组之间的做法也不一样。社员们可以自己作主,自己经营。
在经营方针上,现在也活了。宁夏固原县寨科公社不少生产队现在还按照老路子,广种薄收,集中力量抓粮食,但有些开始改变了。如中川生产队就走少种高产的路,在抓粮食同时,利用当地土地较宽广的优势,种草发展牛羊。山西兴县有个27户的马福郎大队,队小眼光不小,他们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经营方式,利用本地的优势,搞经济作物,去年在粮田里间作红小豆(药用,供出口),收了7,400斤,还种了葵花和大葱。这几项就收入了1万多元。今年他们更来劲,扩种了葵花、大葱和蓖麻,又间作了大面积的红小豆。
这种局面好不好呢?有人说是“乱了”。有人说,这是“活了”。实际上,现在是各种办法处在竞争之中。这种竞争打破了一潭死水,造成了一种压力,推动人们在实践中选择迅速发展当地生产力的最佳办法。这种竞争也在培养、选择着那些善于经营的人材,淘汰着那些不善于经营的人。
勤劳的手脚放开了
机器开动了的第三个表现,是对社员家庭经济的政策放宽以后,广大农民勤劳的手放开了,更多的财富创造出来了。山西保德县扒楼沟公社杏岭大队有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叫张二花,丈夫是县劳动局的干部,家里有五个孩子。她身体健壮,去年除了管家务,做了290多个劳动日,还种了三亩苜蓿,用草喂兔,收入了180元。还交售了一头肥猪,收入95元。还养鸡卖鸡蛋。整个家庭副业一年就收入了320多元。
宁夏西吉县大坪公社阳坡台生产队有个马维山,家里12口人,去年买了两头老母驴,今年下了一头小驴,又买了一头小驴,现在共有四头驴,其中一头母驴已经怀了骡驹。现在他家还养了羊、鸡和蜜蜂。房前荒坡上栽了三百多株树,还育了些树苗。院子里到处晒的是打来的野草,自留地种了胡麻,全家个个勤劳,日子过得充满希望。这样的户现在在这个贫困地区不断在出现。本报记者 冯东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