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盼五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回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29
第3版()
专栏:

盼五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回来编辑同志:
看到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想借用报纸一角,发出一点呼声。
这几年,党中央下了很大决心整顿党风,社会风气不断随之有所好转,我同许多基层干部、群众一样,心里感到很高兴。
回想我在五十年代亲身感受到的几件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虽然是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我却觉得是无比宝贵的生活缩影,它反映出那时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多么亲密融洽,至今令人神往!
那是1955年我在马鞍山钢铁公司一铁厂工作期间发生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我刚到马钢一年多,我的未婚妻就从淮北农村来了。当时,我们要结婚,却苦于找不到房子。这事被住在我隔壁的一位姓刘的老工人知道了,说他家刚分到一处一户两室的住房,可以分出一间给我。我就那样同一个素无来往的工人同志,共同生活了半年之久。第二件事,我们家乡淮北在那年发大水,母亲、妹妹、弟弟都从农村到城市来找我躲灾。那时我一个人工资才三、四十元,实在负担不了五口之家的生活费用。同我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陈松涛同志(现仍在马钢)发现我有实际困难,就动员全办公室的同志,每人拿出一元至二元,凑起了几十元钱给我救急。那时同志间埋藏着多么深厚的情谊啊!第三件事,我刚从那位老工人家里搬进新房,才住上几个月,遇上火灾,一下子把东西烧得精光,人也没地方住了。正在处理火灾问题的马钢公司副经理倪恒忠同志听说我处于那样的情况,毫不犹豫地把家里的房子腾出一间,让我们全家搬了进去。
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每当我想起这些往事,我就常常告诫自己:这是党的恩情啊,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党的事情办好。然而,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后,“济困扶危”的事情就极少看到了。相反,在同志间却难免有些“长恨人心不如水”的议论。
为什么在建国初期我们能够迅速地树立起崭新的社会风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党风好,社会风气才正。我盼五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再回来。
张忠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