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为恢复和增加“广货”生产呼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1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为恢复和增加“广货”生产呼吁
曾经是品种多样、花色齐全、数量充足、行销全国的“广货”,近些年来,生产情况越来越不景气,消费者反映强烈。广州市二轻系统的同志回顾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广州市的小商品真是应有尽有,丰富多彩。以小商品皮带为例,当时批发部门从4分到1寸6分的规格,多达120种。妇女用的发卡,有四五十种规格。有钢丝的、塑料的、有机玻璃的,花色品种繁多。小姑娘、大姑娘、新媳妇、中年妇女以及梳“疙瘩”的老太太,都能挑选到称心如意的发卡。
50年代广州市的小商品生产为什么比较繁荣?那时从事小商品生产的,主要是几个人的手工业合作社,三五人的合作组,以及无数的夫妻作坊和个体手工业者。这些个体和集体的生产者,密切注意着市场的需求,从提高质量和增加花色品种中谋生存,求发展,展开了竞争。后来由于追求“过渡”和现代化的大生产,个体手工业者被“改造”了,特点和优势也就被人忽视了。那时广州市设有各类小商品原料市场,例如当时的永汉路皮料市场,不仅卖各种皮料,还出售鞋钉、捂眼、皮带卡头等各种配料,可以随买随做,便于小本经营。又如当时在长寿路设立了六十余家品种齐全的购销批发部,这就是一向闻名省内外的、小商品集散地——长寿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生产者每天一大早就带着各式成品、样品,来市场排队出售。市场既办议价收购,又为他们摆卖代销。但是,当年的各种手工业合作社和个体户,后来大都被组织到二轻系统的全民或大集体所有制工厂,在这种转变中,分散的小集体和个体手工业者,基本上被消灭了。
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对小商品生产和经营盲目地进行“改造”、“过渡”,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由国家计划和国营企业一手“包揽”,导致了小商品的危机。轻工部门和商业部门的同志向记者反映,目前已经到了“拉警报”的时候了。为此他们建议:
一、放宽政策,利用社会劳力资源,允许手工业合作社和个体手工业者同国营经济并存。最近,广州市街头巷尾,开始出现个体户公开摆卖自制的鸡毛掸子、尼龙丝网袋和衣服挂架等,对这些小手工业者,应当发给营业执照,名正言顺地允许他们生产和经营。
二、恢复小商品原材料市场。可以直接向手工业合作社和个体生产者提供原材料,便于他们根据市场需要,拾遗补缺,生产更多的适销对路的小商品。
三、小商品门类繁多、千差万别,一般小商品的价格,可以比照国营牌价,允许在适当幅度内浮动,这样有利于促进提高质量,增加花色。
本报记者 张洪斌 张跃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