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大方县三个不同管理形式的生产队干部社员建议:实行生产责任制不要一刀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3
第2版()
专栏:

大方县三个不同管理形式的生产队干部社员建议:
实行生产责任制不要一刀切
不久前,我们在贵州省大方县双山公社开了一个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的座谈会。说来也巧,在这个会上发言的有实行三种不同责任制的生产队干部和社员,他们都热烈地谈论起各自生产队实行不同的生产责任制的来由和看法,建议不要一刀切!
这三个生产队是双山公社的周家寨生产队、胡家寨生产队和金家坝生产队。周家寨现在实行的是小段包工、定额管理和“三定一奖”制;胡家寨是包工到组、联产计酬为主加部分口粮田到户;金家坝是包产到户。三个队的责任制形式虽然不同,也各有长短,但都是本队的干部和社员愿意采用的,而且都对本队的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三个队去年农业都增产,今年生产也都搞得比往年好。
这三个队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不同的,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劳动管理方面如何克服“干活大呼隆”和“分配一拉平”。这三个生产队同属一个生产大队,自然经济条件差别不大,但是由于过去在解决“干活大呼隆”和“分配一拉平”问题上迟早不同、程度不同,因而生产发展不平衡,社员生活差别也很大。周家寨生产队早在1975年起,就重视抓好经营管理,在不同季节、对不同农活、不同工种实行小段包工,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劳好有奖,劳差受罚的制度,调动了全队社员的积极性。1974年每个社员平均产粮321斤,集体分配每人平均59元;1975年增加为361斤,94元;到1979年上升为850斤,156元。连续5年的丰收,钱粮成倍增长,全队25户,家家不缺粮,户户有存款。
胡家寨生产队是个老“三靠”(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队,1975年每人平均分配只有18元1角,口粮212斤,社员生活极为困难。1976年这个队有个初中毕业回乡的青年胡万祥,决心改变本队面貌。在公社党委和社员的支持下,他鼓起勇气,主动挑起队长重担。这一年,他着手调整了作物布局,实行科学种田,认真抓了定额管理,当年就取得了显著效果。社员人均分配、口粮都增加了,并还清了信用社3,300元的贷款。在以后的四年中又连年增产增收。去年他们实行了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的责任制,每人平均口粮达到719斤,人均分配达到190元2角4分。从一个老落后队变成全公社的先进队。
金家坝生产队是去年才实行包产到组责任制的。这一年由于克服了“干活大呼隆”和“分配一拉平”,虽然遭受了旱灾,但粮食产量却是70年代中最高的。全队产量从过去的三、四万斤增加到5.6万斤,社员每人平均口粮从一、二百斤增加到三百二十多斤。但是,这个队由于干部多占工分和工副业与农业的矛盾没有处理好,以致落后面貌还没有根本改变。
今年开春,由于三个队实际情况的差异,周家寨仍然坚持小段包工、定额管理和“三定一奖”制,胡家寨采用包产到组为主加部分口粮田到户的办法,金家坝则实行包产到户。周家寨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说,我们最怕上级政策变,最怕上面搞一刀切。他们是一个由穷变富的队,多年来搞小段包工、定额管理、“三定一奖”,干部社员都习惯了,熟悉了,并且年年增产,积累了一套经验,他们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这一套,是很自然的。
金家坝生产队今年为什么搞包产到户呢?原来这个队的干部多占工分的问题比较严重,加上队里从事工副业与农业的社员,在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干群之间和社员之间的矛盾尖锐,去年打下的粮食堆在晒坝里,半个月都不能进行分配,造成霉烂变质。社员对集体缺乏信心,对干部不信任,因此今年便实行包产到户。这个队实行包产到户是今年春天就开始的。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上级领导部门不同意这种做法,企图用行政手段加以纠正。但是这个生产队明纠暗不纠。后来,贵州省委发了文件,允许搞包产到户,他们才理直气壮地干起来。这个队的社员都希望今后政策不要再变了,不要用一刀切再折腾他们了。因为他们现在队里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包产到户才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才能解决干部侵占社员的劳动果实和工副业与农业的报酬矛盾。社员们说,包产到户不管怎样说,今年的生产硬是比去年搞得好。
胡家寨生产队今年实行包产到组为主,加部分口粮田到户的办法,是作为进一步调动社员个人积极性的一项措施。这个队年轻的队长脑子灵活,喜欢新套套,而连年的增产增收又使社员对干部日益信任,对集体有信心。因此,他们敢于作一些新的尝试。胡家寨的干部和社员也要求上级领导不要一刀切。他们认为,强力推行一种形式的责任制,如果不同本队的实际相结合,不同社员的经验和认识水平相结合,反而会挫伤社员的积极性。应该相信,经过实践,干部和社员理所当然地是会选择适宜于本队最好的生产方式和管理形式的。
新华社通讯员 余国耀(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