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应当重视气候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3
第4版()
专栏:为四化献计献策

应当重视气候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央气象局顾问 饶兴
气象科学为经济和国防服务,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天气预报,情报服务;一种是气候服务。对天气预报,我们一直是比较重视的。而对气候工作却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天气”一般是指大气运动的瞬时状态,它所研究的大气现象具有时间短促、变化剧烈、灾害性显著的特点,其重要性容易被人们认识。而“气候”一般是指天气的平均或综合状态,它所研究的大气现象具有时间尺度长、变化过程缓慢的特点。因此,不利气候所造成的“潜移默化”的灾害,往往难以被人们觉察。再加上50年代气候变化比较稳定,更给人们以错觉。到了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气候异常的现象增多了,问题才开始显露出来。
气候资源也是一种自然的经济资源,属于国土学的范畴,其经济价值不可低估,是四化建设中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很大。东北的低温冷害、南方的寒露风和倒春寒、全国的旱涝等灾害性气候,对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有影响,可以造成几十亿到几百亿斤的增减幅度。对于这些灾害性气候,如能及早在品种搭配、播种和抽穗扬花的日期,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采取制胜的对策,是可以减少损失或不受损失的。如低温冷害是危害农作物生长的一种慢性灾害,对东北三省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影响很大。但具体来说,是9月的低温霜冻危害最大,还是6月或8月的低温冷害危害最大呢?对这两种情况,就需要观测研究,找出主要矛盾,采取防、避或防避兼用的措施,就可能将损失减到最小的限度。
制定农业区划和规划,安排作物布局,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科学种田,都需要气候资料作依据。农业上许多新的课题迫切需要解决,但我们的工作还远远跟不上。如黑龙江开垦荒地,众说纷纭,气象部门的意见也不一致。一说大量开荒会破坏生态平衡,加之森林被毁严重,将会导致雨量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增多;另一说认为大气能量大,垦荒对雨量不会有什么显著影响,气候也不会有显著变化。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孰是孰非,现在都还没有更多的依据。要说明这些问题,气象部门是义不容辞的。气候的变化,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变化的因素。但人为的因素有多大,自然变化的因素有多大,这些都需要在观测的基础上来探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多方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充分的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供有关领导部门抉择。南水北调工程、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青藏高原的经济建设等巨大工程都有类似的情况,需要气候资料作为可行性的依据。
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不管其贮量如何巨大,但终究是有限的。而与气候有关的光、水、风,则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廉价的能源。许多国家的政府,已向气象部门提出任务,要求尽快摸清本国降水、光照和风的情况,为发展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的应用提供依据。我国水、光、风的资源极为丰富,如何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与气候工作有直接的关系。要利用水的资源,先要摸清全国降雨量,特别是江河流域面积和最大降雨量的分布,为水库的设计和水力发电站的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利用光能,先要摸清每个地区日照天数和强弱;利用风能,先要统计有风日的概率和风力的强弱。我国三北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石油、煤等能源物资有限或难于开发,但光和风的资源却异常丰富,有的地区,年光照日在300天以上,有的地区,常年风力在六级以上。开发这些能源的投资要比开发其他能源小得多。因此,着手研究光、风能的利用,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件有战略性的重要工作,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气候与工业也有密切关系。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建筑设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需要研究市区气候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只有安排合理,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克服不利的气候因素,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造福于人民。如果不按气候规律办事,在工业建设上留下来的后患将殃及子孙后代。
建筑业也离不开气候资料,主要是风压值。如果对某一地区的最大风压值摸得准确,就可以节省大量建筑材料,减少投资。反之,造成的浪费也是相当惊人的。一位外国专家看到我国某些建筑物,认为我们因最大可能风压值取得过大,造成了很大浪费。把风压值适当减下来,一栋楼房的材料可以建两栋。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出现了系统性的变动。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气候增暖。其净增温度年平均最大值为0.6℃左右。而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世界性的气候变冷,到目前为止,年平均已净降了0.2~0.3℃,而我国为0.3~0.8℃。未来20年,气候将朝什么方向变化?这个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
70年代以来,气候问题已成为国际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议题。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曾把气候作为一个中心议题来讨论。1974年“联合国粮食大会”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对世界粮食生产的重要作用。1976年“世界水大会”上又强调了气候变化对水的供应的重要性。1977年“世界沙漠化大会”同样强调了气候的突出地位。1979年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提出和讨论了世界气候计划。世界气象组织还正式发表了《气候变迁声明》,认为未来气候将继续出现自然的变化,同时因燃料消耗、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逐年增多,也会导致气候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声明》要求各国政府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影响。
我国气候复杂,靠天吃饭这种依赖性大。气候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围绕四化建设这个中心,摸清我国气候资源,开展气候变迁理论研究,抓紧农业气候区划,广开应用气候的服务门路,分析气候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研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气候对策,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成立发掘气候资源和抗御气候灾害协调委员会。由国家农委牵头,由科委、计委、能委、环保、气象和军事气象等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作为农委的常设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了解有关部门和某些重大工程对气候资源的要求,研究应用气候的经济效果和防御灾害性气候的重大措施,组织协调科研单位进行与气候有关的重大课题研究,提出意见供有关部门决策。
二、大力加强气候变迁理论和应用气候的研究。这是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实气候研究力量,一方面在有关院校大力培养气候专业人员,一方面在已有技术人员中加强培训,把一部分技术骨干转移到气候研究工作上来。
三、气候工作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要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扶助。这项工作花钱不多,搞好了能收到“一本万利”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