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重视现代戏搞好现代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3
第5版()
专栏:

重视现代戏搞好现代戏
张翔 圣晏 梁枫
戏曲要不要反映现代生活,怎样才能更成功地反映现代生活?谈点我们的看法。
戏曲编演现代戏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也是戏曲艺术本身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戏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些崇高的使命,上演改编的传统戏和新编的历史剧,固然可以让人们借鉴历史,温故而知新,应该引起重视;但是,现代戏所能起到的直接的感染教育作用,更加不容忽视。这是因为,现代戏反映的是当代生活,揭示的问题往往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思想感情和群众更容易交流,从而能吸引更多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再从戏曲艺术本身发展的规律来看,艺术之花只有不断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发展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才能永葆青春、盛开不败。纵观戏曲发展的历史,历来都是编演历史戏和当代戏并举的。宋朝,有揭露秦桧卖国求荣的当代戏;元杂剧中,有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编写的《小孙屠》;明朝王世贞编写的《鸣凤记》(一说是王的学生所作,由王补充而成),真实地描写了严嵩集团与反严嵩集团政治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明末清初,以李玉为首的一批作家,都创作过反映当代题材的剧本;辛亥革命后,梅兰芳先生等也曾带头演出过时装戏。总之,我们今天看到的传统戏,许多正是历史上的现代戏。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有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需要在戏曲舞台上反映啊!如果社会主义的戏曲不去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生活,难道要它留下空白,让后人再去补写历史剧吗?时代要求我们编演现代戏,人民希望我们编演现代戏,戏曲本身的发展也需要我们编演现代戏,我们一定要努力搞好现代戏,使社会主义新戏曲日趋完善。
那么,怎样才能使现代戏繁荣起来?我们想,光靠领导的支持不够,硬性规定比例不行,提什么“为主”“为纲”的口号也很难济事。一切事物都是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现代戏要在社会主义的艺苑里占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只有提高质量,才能在当今众多艺术形式的竞争中生命常绿,花开永红。
我们感到,提高现代戏的质量,首先要把剧本创作从极左路线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广泛地开拓题材。30年来,全国创作的现代戏剧本并不少,但成活率不高,“延年益寿”的更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戏发展的过程,始终受着极左路线的干扰,特别是林彪、“四人帮”插手文艺界以后,给现代戏创作捆上了条条绳索:一是赶“风头”,写“中心”,笔头随着风头转,创作跟着运动跑。结果风头过去了,戏也匿迹了,运动搞错了,戏也推倒了。如1958年顺着“浮夸风”编了不少违背客观规律的“跃进戏”、“卫星戏”。当“浮夸风”刮过之后,这些“卫星戏”也惨然落地了。那时真实的生活只好由现在的豫剧《谎祸》来反映。二是把阶级斗争当成现代戏的普遍内容,非
“纲”不能入戏,一切都往“七斗八斗”上扯,往纲上线上拉。写农村题材的大都是“队长犯错误,支书来帮助,群众一忆苦,揪出狗地主”;反映工厂生活的多是“厂长埋头抓生产,技术人员走白专,工人起来大批判,书记揪出大坏蛋”。这种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戏,群众一不相信,二不爱看,自然都成了“短命戏”。三是片面强调写重大题材、重大事件。多年来似乎形成这样一种信条:只有写重大题材、重大事件,戏才有份量,结果题材越来越窄,路子越走越死。四是把典型化搞成模式化。把“带着阶级性的人性”歪曲为“没有人性的阶级性”,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只能是“革命”、“斗争”,不能考虑恋爱和结婚,更不能有缺点错误。地主、资产阶级甚至其子女,只能是破坏、捣乱,浑身兽性,不能有良心、人性,更不准有某种革命性。按照这个模式,正面人物都“神化”,反面人物都“鬼化”,造成舞台上千人一面,千戏一腔的局面,倒了观众的胃口。今天我们要把现代戏搞好,必须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彻底挣脱极左路线制造的思想羁绊,恢复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现代戏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广泛开掘题材。无论什么题材,只要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
搞好现代戏创作,必须强调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才能使观众感到可信,真正起到帮助观众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作用。作品要达到真实,就必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敢于讲真话,写真理,勇于真实地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阶级关系、矛盾冲突和各种人物的命运,而不能按照某种理论和政策条文去改造生活,甚至歪曲生活。而讲真话、写真理,正是人民所希望的。别林斯基说:“如果对生活的描写是真实的,那么这描写也是人民的。”所以,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采取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做他们的代言人,而不是做少数人意志的传声筒。
搞好现代戏创作,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写好
“人”和“情”的问题。写戏就是写人,没有人物就没有戏;艺术是以情动人的,一个生动感人的形象,总是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他的思想、性格、情感,他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和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尤其戏曲是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没有动人的情,就没有动人的唱,没有动人的唱,就会削弱艺术的感染力。豫剧《朝阳沟》所以被群众喜爱,就因为作者刻画了一批活灵活现、富有真情实感的人物。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无论是普通的人,还是被称之为“英雄”的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喜怒哀乐,而且“英雄人物”比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更复杂,更丰富多采。我们写戏,就要努力写出人物的丰富生动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舍此,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也不容易把人带到作品所展示的境界中去。
提高舞台表演艺术水平是提高现代戏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各种文艺形式都受过极左路线的干扰,打倒“四人帮”后,小说创作春意盎然,电影、话剧鲜花怒放,为什么现代戏的芳春却姗姗来迟?除了现代戏是“样板经”的直接受害者,因而疮痛最深外,还因为戏曲是古老的艺术形式,表现古代生活比较容易,表现现代生活,则历史短、经验少、难度大。因此,如何解决形式和内容的矛盾,尽快提高现代戏的舞台表演艺术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既不要简单粗暴地抛开过去的有益的表演程式,也不要忽视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墨守陈规,采取“旧瓶装新酒”的保守态度。生活在前进,艺术形式也应该相应地发展变化。这一方面要改造旧有程式,使之适应反映现代生活的需要;但仅仅改造旧的表演程式,还远远不足以表现丰富多采的现代生活,特别是表现生活的新内容,我们还必须努力创造表现现代生活的新程式、新技巧。过去上演的一些现代戏,因没有现成的传统程式,就照搬生活,如真骑车子,真拿着镢头搞生产,结果只有生活的真,没有艺术的美,观众不爱看。所以,戏曲工作者应该考虑如何使舞台艺术的生活更美,更富有诱惑力。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在传统戏中那种精心提炼生活,大胆夸张生活的艺术经验,努力创造绚丽多采的表演程式,用来表现我们这个绚丽多采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