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巴山货郎——城口县和梓大队代购代销员黄维富的模范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4
第2版()
专栏:

巴山货郎
——城口县和梓大队代购代销员黄维富的模范事迹
四川省城口县巴山上的农民,赞不绝口地称誉和梓大队代购代销员黄维富。
1977年春,26岁的黄维富被推荐为代购代销员以后,自己隔房屋,钉货架,就在自己家里办起了代购代销店。
一天,他背着七、八十斤重的煤油、盐巴和百货,跨过几道山梁深涧,爬上几个碰鼻尖的峭壁,到了莲花一队。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脸挂泪珠对他惊喜地叫起来:“这下可好了!”原来,这个女孩的父母因农活忙,没空下山买盐巴、煤油、火柴,叫她去供销社买。她苦于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不愿去,受了父母的申斥……见此情景,黄维富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联想到了山区的家家户户:因为就近没有商店,多少农民交售一点土特产品,购买一两煤油一斤盐巴,甚至一针一线,也要长途跋涉……对山区人民来说,自己的工作是多么重要啊!从那以后,他经常出没在修齐、石坊和高观三个公社的六个大队之间,为四十多个生产队的一千多户人家送货上门。枇杷六队青年谭先明结婚那天,女方因缺秋衫和纱巾不肯送亲,到供销社去买吧,往返60里山路……正在主人焦急、客人扫兴的时刻,小黄赶到了,真是解人之急,谭家把媳妇接过了门。
小黄经常说,做买卖要将心比心,我们买东西,希望钱足秤够,一分钱一分货;如今自己成了买卖人,也应这样对待人家。他做买卖,从不以劣充优,缺尺短秤,收购农副土特产品也从不压级压价。去年,高观公社三星五队社员邓世杰交售两张山羊皮,当时,小黄看到皮子上的“痘疤”较多,按照丙级收购,邓世杰也觉得合理。后来交到供销社定了乙级,小黄回来就立即将每张羊皮1元2角7分的差款,亲自送到邓世杰手里。小黄自己不亏待群众,也坚决反对别人克扣群众。一次,他送货到一个大队,听到人们议论“现在的糖精不甜了”,追根求源,原来是卖糖精的商店往糖精里掺了白糖。小黄批评了那个商店的错误做法。黄维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不少社员舍近求远,专门要到小黄这里来买卖东西。药材干了,他们等小黄;核桃熟了,他们也等小黄。有时小黄不在家,社员就把山货往他家一搁,连秤也不过就走了,当地群众就是这样信任他。
小黄热爱巴山和巴山上的人民,巴山的人民也爱小黄,支持小黄的工作。一位社员见小黄的提包又小又不方便,建议他编织竹皮篓。小黄家没有竹子,好几户社员给他送竹子。高观公社胜利大队的篾匠李大贵师傅精心设计、精心 编织,竹皮篓代替了手提包。小黄说,这担竹篓,编进了群众的厚谊深情。
沿着小黄在山区留下的串串脚印,也留下了一串串有价值的数据:1977年他当代购代销员以来,平均每年参加集体劳动200天,挣工分2,200个;他经销的商品近300种,收购农副产品七、八十种;购销额1977年为4,600多元,1978年7,700元,1979年11,900元,今年可达20,000元。几年来,小黄究竟花费了多少心血,为山区节省了多少劳力,是很难计算的。不过,他每5天穿烂一双草鞋,一年背烂3个背兜,是当地人都知道的。     曾家都 张成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