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各地展开夏征工作 大部县区运用人民代表会效果良好 个别地方发生了偏向应当及时纠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19
第2版()
专栏:

  各地展开夏征工作
大部县区运用人民代表会效果良好 个别地方发生了偏向应当及时纠正
【本报讯】麦收已过,各地展开征收夏季公粮的工作。截至目前为止,河南、湖北、平原、河北、山西、山东、皖北、苏北等省、区大部分地区的夏征工作已布置到乡村;有的地方已将任务分配到户;湖北、河北、山西有个别县已胜利完成了征收任务。
为了保证按照政策完成任务,各地在开始布置夏征工作时,大都自上而下地召开干部会议,传达夏征政策,并检讨去年秋征中的偏向,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如河北省井陉县中共县委,于六月二十四日召开区委书记联席会议,结合布置夏征工作,检讨了去年秋征中发生的强迫命令作风。会上认为:强迫命令作风的发生,是由于个别干部错误地认为向群众要东西,群众总是不高兴的,要完成任务,就得强迫命令。其次,是县、区领导干部存在着“早交为好”的思想。如县区发起的挑战竞赛,都把“早交”当成主要的条件。为着争取早交,在工作方式上,便产生了简单化与强迫命令的偏向。另外,县、区领导干部只表扬了完成任务早的,批评了后一步完成任务的,而对一些干部的强迫命令作风却漠然视之,因而助长了这一风气的滋长。今后要克服这种偏向,必须在夏征工作中注意采取召开人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地、深入地宣传政策,启发群众自动积极交纳公粮,同时要注意深入检查工作,掌握政策。
大部分的县、区都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或农民代表会议,讨论负担政策,分配任务。经过会议讨论后,农民都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如河南省开封县各区,通过农代会布置夏征,在会上启发农民代表用“比用途、算细账”来讨论负担政策。镇南区代表会上,有一位叫徐砦的代表指出:“今年分配俺村三万斤公粮,还没去年政府救济俺村的粮多呢!”百亩岗区马头村代表在会上算细账,算出今年小麦每亩比往年多收二十斤,全村四十顷麦可多收八万斤。因而消除了一部分代表怕负担重的思想。农民知道负担政策和任务以后,都自动地提出:公粮要交得快,交得够,交得干,交得好。平原省邺县的农民,即请求提前五天入库。
河南、河北、平原、皖北、苏北等省、区的领导机关都组织了工作队,深入各县、区帮助和检查征收工作的进行。在检查中,发现了个别的地方干部还存在着两种偏向:一、不从实际出发,不照顾农民生产。如河南渑池县乔岭村,为了提前完成任务,正在忙着收麦时,便开大会评产量,一闹便是一个通宵,引起农民的不满。该县在麦收时划苏门乡为夏征重点实验乡,由各乡派积极分子二十余人去学习,吸收经验。但是被派的人不能安心,有的反映说:“人在苏门心在家。没心搞!”有的便跑回家去收麦了。还有个别地方不顾政策、不按税率,提高产量征收。如皖北凤阳县锥山乡,总收麦量是三十二万斤,按百分之十四·九五的负担率(连地方附加粮在内)计算,只能征收四万八千斤公粮,而区里却要求保证完成六万五千斤的任务,急得乡干部只有提高每亩产量百分之二十五来计算。河南新安县个别乡以今年庄稼好坏为评产量的标准,引起了积极劳动的农民的不满。二、有的地区无原则地照顾群众。如平原省新乡专署所属的原阳、延津、辉县、汲县等都订低产量,特别是原阳、延津两县,有百分之六十的土地的产量平均订低百分之二十九。这些偏向,有的已经纠正,有的还待纠正。
(陆超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