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路·灯·水——某县城即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5
第8版()
专栏:

路·灯·水——某县城即景
丁元
不大的一座县城,东西南北,纵横都不超过一千米。人口两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家属等城镇居民约占一半,另一半是城关公社十来个生产大队的农业住户。在这城乡交接而又混居的县城里,有一些颇为别致的风光。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面,从城中心伸出去,铺到城关公社大院的门口,嘎然而止了;水泥铺面的小马路,从主街道分出来,修到县委一位主要负责人的高墙深宅的门前,刀切般地停住了。群众称之为“官路”。与这些官路——柏油路、水泥路相接的,是镶嵌着碎砖破瓦的坎坷不平的土道,穿过社员的住宅区。群众称之为“民路”。两样道路,晴天还没有多大差别,雨天可就风景各异了:“官路”上水光潋滟,畅行无阻;“民路”上泥泞半尺,寸步难行。
天黑了,路灯齐明。不同的灯泡,不同的亮度,照射着不同的宅院,把不同的官寓区分出来。一到社员居住区,则对不住,请用手电筒照明行路吧,假如没有月光的话。
冷的、热的自来水管子,通往这一官家、那一官家,水龙头就安在院内,极其方便。其他人如果能找个什么门路,也能享受到这种方便。一般的工人、教师、营业员,只有挑着桶,拉着车,到这个单位、那个大院去找水,还不算很难的。而在社员居住区,在几十户上百户合用的一个水龙头前,随时都排着至少十几副水桶,老人、小孩,在那里焦急而又耐心地等着水管里挤出来的时断时续的涓涓细流。有时,你也可以见到一些社员挑着桶,串街走巷,为一挑饮水而“到处流浪”。
路面、电线、水管,只要延长几十米、上百米,就给整个县城的全体居民造了福,因而也就缩小了官与民之间的界限,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尊敬的“公仆”们,你们可曾听到:“主人”们在泥泞的路上,在排着长队的水龙头旁,在夜晚没有路灯的地方发出的不平声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