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不能忘却的爱和恨——王莹和她的长篇小说《两种美国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6
第8版()
专栏:书林漫步

不能忘却的爱和恨——王莹和她的长篇小说《两种美国人》
王维玲
在纽约港外的海面上,矗立着一座高达305英尺,闪闪夺目的“自由女神”铜像。可就是在这“自由女神”的后面,却有一座用铁丝网围起来的专门关押外国人的监狱——哀离思岛。囚禁在这里的人,有六、七岁的小孩,也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职业……他们被关押在这里,过着家人分离,亲友隔绝,悲哀无助的“囚徒”生活……这对象征着自由与民主的“自由女神”来说,该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会通过了声名狼藉的麦卡锡移民律,居住在美国的外国人,从此受到移民局的威胁,要你或加入美国国籍,或放弃本民族的尊严,与移民局“合作”,充当他们的耳目和眼线,否则,就无休止地进行骚扰和迫害,直至送进哀离思岛。
王莹同志的长篇小说《两种美国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就是以美国这一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叶兰、张诚坚决要求返回祖国的经历,揭露美国移民局的罪行和歌颂中美人民友谊的作品。
有两种美国人,一种是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的广大美国人民。从书中我们看到,当叶兰、张诚这对年轻的夫妇要求返回祖国,受到移民局迫害的时候,有那么多正直善良的美国朋友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尽管他们的年龄、职业、经历、性格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都有一颗热情而正直的心——对友谊的珍视、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邪恶的憎恨。在叶兰、张诚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他们辩护的爱斯勒律师;严谨细致、一生都为促进美中人民友好而工作的爱伦小姐;质朴热情、对远离祖国的叶兰怀有亲人般感情的玛格烈特;以心相见、泼辣凌厉、又毫无顾虑的史蒂芬……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作者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因而展示在读者面前的这些人物,形象真实、可爱,栩栩如生!
与美国朋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在微笑和绅士风度的假面具下,扮演着邪恶与残暴角色的移民局的特务们。作者对他们既没有繁琐的心理描写,也没有采用冗长的外形描写,而是抓住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用简练的几笔,勾勒出这些令人作呕的可憎面孔。有的蛮横冷酷,毫无人性;有的神气活现,自以为聪明过人,实际上十分愚蠢和可笑;有的粗俗下流,不知廉耻;有的狡猾多变,诡计多端……。
这部小说提示给读者的思想,正如爱斯勒律师说的:“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喜鹊,也有乌鸦。请记住,我们这儿有两种不同的美国人:一种是绝大多数的美国人,爱好和平的美国人,与新中国人民友好的美国人;一种是一小撮美国人——他们是麦卡锡主义的追随者、崇拜者,是敌视新中国的美国人。”说得多好啊!叶兰和张诚离开这个国家的时候,眼里涌满了泪水。这是对移民局控诉、忿恨的泪水;也是对美国朋友留恋、怀念、深情、感激的泪水。
《两种美国人》题材新颖。尽管作者描写的事件,都采用直接、正面的描写,但并没有给人呆板、枯燥的感觉。相反,从那些我们还不熟悉的生活中,却创造出新的意境。不足之处,则在于结构上尚有松散拖沓之处;情节组织上,也有不够集中和洗练的地方,这也许是作者太拘泥于生活真实的缘故吧。
《两种美国人》的作者王莹同志,是30年代著名的电影演员,早在十七、八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曾四次遭到反动派的逮捕,敌人为了迫使她供出夏衍同志的下落,百般折磨她,但她坚贞不屈,始终严守机密。她演过许多反帝反封建、宣传抗日的电影和话剧,受到观众的欢迎。1942年她去美国,临行前,周恩来同志勉励她努力学习,搞好与美国人民的关系,争取美国进步势力支持中国抗战。在美国,她旅行演说,介绍中国抗战情况,呼吁开辟第二战场,打击德日帝国主义。她还被应邀到白宫,为罗斯福总统夫妇、华莱士副总统和内阁官员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和演唱抗战歌曲。王莹精湛的演技,赢得了极大的成功。演出结束后,罗斯福夫人与她合影留念。1954年王莹夫妇被美国移民局驱逐出境,1955年初回到了久别的祖国。万没有想到,“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王莹同志便被当年与她争演《赛金花》一角色的江青,诬为“三十年代的幽灵”、“叛徒、美特嫌疑”,被关进监牢,于1974年3月3日惨死狱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