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用辛勤劳动改造自然条件 靠劳动积累创造物质财富 海阳县凤城公社持续增产增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8
第2版()
专栏:

用辛勤劳动改造自然条件 靠劳动积累创造物质财富
海阳县凤城公社持续增产增收
编者按 社员向集体投工进行农业基本建设,这种劳动积累同资金积累、物质生产积累一样,是农业基金积累的一种形式。要使集体经济更快地发展,对劳动积累不可忽视。农业基本建设真正搞得好,生产条件改变快,抗灾能力强了,增产增收就有了保障。因此,农村社队在开辟工副业门路、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千方百计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劳动力多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继续搞好农业基本建设,用辛勤的劳动改造自然条件,靠劳动积累创造物质财富。这样,一年积累一点,搞几年时间,集体就会逐步富裕起来。海阳县凤城公社的实践是有说服力的。
本报讯 山东省海阳县凤城公社最近几年粮食亩产每年递增100斤,人均分配每年递增25元,社队两级公共积累成倍增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凤城公社生产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坚持量力而行进行农业基本建设,靠劳动积累改变了自然条件。
凤城公社有41个大队,原来半数以上的大队干旱时人畜吃水都有困难,粮食平均亩产只有500来斤,人均分配不足70元。1976年以来,凤城公社党委在多次进行实地调查之后,又反复征求基层干部和社员的意见,制订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规划和分期实施方案。5年来,他们坚持专业队常年干和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年年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整地改土,治山治滩。除完成中小水利工程169项,扩大水浇地1万亩外,还积极开发荒山、海滩,大力兴建多种经营基地,并先后栽植树木110万株,压棉槐条300万墩,植苇3,000亩。
凤城公社搞农业基本建设,坚持在“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前提下组织协作,防止在农业基本建设中拆东墙补西墙,为了一个大队获益而损害其他大队的现象,做到工换工逐年清和头期工程晚受益的下期工程早受益,从而调动了各大队互相协作的积极性。他们从实效出发,不追求形式好看。以前,这个公社在治理梅花岭时,由于规划过分追求马路宽,浪费了人力。这几年,他们克服了这些缺点,注意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一起安排,全社先后兴建的龙江池、群英池等几项较大的水利工程,当年或者第二年就发挥了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