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采用新技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8
第5版()
专栏:

采用新技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戎文佐
怎样采用新技术,才能加速实现现代化,目前存在着种种不同认识。对此,想谈一点自己的意见。
一、采用新技术,要不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有些同志认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以我国目前的实际技术水平为起点,而应该以国际上的70年代先进技术水平为起点。自己不行怎么办?就从国外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按照这些同志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实现现代化,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两年多来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行不通的。
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比较高的,在其中的某些部门,可说是非常高的。要成套引进他们最先进的技术,就得花大量的外汇,以至于搞一个项目就得花几亿到几十亿元的外汇和相应的人民币投资,这是我们所负担不起的。其次,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对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的要求也就越严格。有些引进项目不仅在建设时要花大量投资和外汇,在投产后还得靠进口原料过日子,这是双重的不合理。再说,采用的技术越先进,单位投资能够安排的劳动力也就越少,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充分就业产生了严重的矛盾。所有这些,都严重脱离我国的实际。这是我们必须及时汲取的教训。
我国的最大实际是什么?无非是两条。一条是人口多,一条是底子薄。迄今为止,我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只有二百几十美元,只相当于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的十几分之一以至几十分之一;按人口平均计算的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更是低得很。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绝不能脱离我国实际凭空起步,而必须在上述实际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前进。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绝不能片面地强调发展能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技术改造的重工业,而是要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生活资料,为国家加速资金积累,为进一步发展重工业创造条件;不能片面地强调现代化的新厂建设,而应该注重对现有企业实行革新、挖潜、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生产潜力;不能片面强调采用先进技术,而应该在积极采取某些先进技术的同时,实现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实用技术)和必要的手工劳动相结合,搞多层次的技术结构。在引进先进技术时,更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尽可能利用我国的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条件,适应我国的支付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力更生水平。
二、采用新技术,要不要讲究经济效果?
多年以来,在我们的国家里,几乎形成一种风气,就是在采用新技术的时候,只讲究生产效率和产品品种、质量,不讲究经济效果。必须承认,尽管近30年来,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一直在那里起作用,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发展得很快。其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舍得在科学研究上投资,当科学研究取得成功,有“商业价值”以后就付诸实施。这里讲的“商业价值”,也就是要在市场上有竞争能力,要有利可图。无利可图的新技术,资本主义是不采用的,这就是他们的生意经。对这一点,我认为不能把它简单地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来否定,而应该把它当作是一项发展现代化大生产的经验来借鉴。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在社会主义生产中,价值规律仍然发生着作用。不讲究经济效果,就无法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因此,现在已经是从根本上抛弃在采用新技术时可以不讲经济效果的旧观点,而代之以必须比较各种技术方案的利弊,从中选择最佳经济效果方案的时候了。采用新技术,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果,应该大力推广;暂时不能带来经济效果,应该通过科学研究去完善这项新技术,为今后的采用和推广创造条件;经济效果反而不如原来技术以至手工劳动的,就不宜采用,更谈不上推广。我们反对为生产而生产,也要反对为采用新技术而采用新技术。
举例来说,在皮革工业中是走发展合成革的技术道路,还是走发展猪革的技术道路,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搞合成革生产是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建设一个年产300万平方米合成革的现代化工厂需要投资4亿元,所需设备要从国外引进,多数化工原料得依靠进口,每平方米的成本也比较高。新建或者扩建几个年产50—100万张猪革的中等技术的猪皮制革厂,达到相当于300万平方米合成革产量的规模,总投资只需要5,000万元,设备可以自力更生,资源可以就地取材,总之是投资少、收效快、经济效果好。过去不经过对比,往往盲目地发展合成革的生产;如今通过对比,我们就没有理由再去搞被认为是70年代新技术的合成革厂,而不去搞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具有更佳经济效果的猪皮制革厂了。
应该指出:在确定每一个具体生产建设方案的时候,要讲究经济效果,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是可以作到的。但是,在整个行业以至整个国家范围内通盘制订技术经济政策,讲究宏观经济效果,这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就很难设想,而在我们国家里却完全可以办到,因为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所在。
三、采用新技术,要不要考虑劳动力的安排?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努力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如果片面强调采用新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同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就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当然不行。反过来,有些同志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不能考虑就业问题。这也值得商榷。
提倡采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能因为建设一个或者几个当代最新技术项目而过分集中地使用资金。采取这种办法的结果是:从单个项目来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很高;但是因此使许多可以办的事情没法办,使许多可以安排的劳动力得不到安排,它在实际上就起了阻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我认为:在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时候,要考虑整个劳动力的安排问题,力求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阶段,应该多发展多引进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生产率处于中等水平的实用技术,把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必要的手工劳动结合起来。采取这种做法,就单个项目来说,劳动生产率可能是比较低的,但是可以从下列几方面为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第一、以较少的投资容纳较多的劳动力,从而为国家集中一定数量的投资来举办一些确实必须举办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重点建设项目创造条件。在这里,两者是相反相成的。
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生产潜力,从实际出发,通过革新、挖潜、改造,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有利于解决城镇劳动就业问题,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实际的劳动生产力,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有利于扩大出口,从而为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本文是作者根据他在北京地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座谈会上的发言改写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