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睿智而勤奋 博大而精深——祝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博士80大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8
第7版()
专栏:

睿智而勤奋 博大而精深
——祝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博士80大寿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席泽宗
40多年前,英国一位名叫怀德海的著名数学家兼哲学家,在赞扬了中国古代对哲学、文学和艺术的伟大贡献后,接着说:“我们并不怀疑中国人具有探索自然科学的才能,但是他们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若使中国孤立于世界,也没有理由可相信她对于科学会有什么贡献”。就在这时候,杰出的生物化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却与之相反,他下决心研究中国科技史。因为他在剑桥大学从接触到的一些中国留学生中,感到他们与西方人同样聪明能干;他认为,中国的古代文明,其中包括科学曾放射出灿烂的光辉。于是他向这些留学生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
学有渊源。李约瑟以丰富的现代科学素养,来参加中国科学史的研究,本身就具备着非常有利的条件,加上1942—1946年间,他受英国政府委托,在重庆从事中英科学合作工作,这使他有机会在中国各地广泛旅行,与许多中国科学家交朋友,搜集到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为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中国抗战胜利后,李约瑟回到英国。他将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分析,开始了卷帙浩繁的《中国的科学和文明》(中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著作的撰写。这部著作涉及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工业、农业、医学以及科学思想和社会背景,简直无所不包。全书共7大卷,20册,约800多万字。至今虽然只出了8册,但从1954年第一卷问世以来,每出一册,都引起世界性的反响。今天已翻译他的原著或简译的有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包括英、中、法、意、西、日等文版。许多国家的报刊杂志发表书评,给予极高评价。伦敦《自然》杂志说:“象这样一部波澜壮阔的令人震惊的作品,任何赞美都不会过誉”。巴黎《科学史评论杂志》指出,这“是划时代的著作,是知识界的必读书”。加尔各答《印度历史学报》则赞扬说:“这部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著作,既博大,又精深,是欧洲学术成就的最高峰”。
李约瑟这部著作虽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实际上是对上下几千年、世界各大洲的科学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它以丰富、有力的论据,肯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历史上曾经起过的重大作用。这部著作涉猎面是如此之广,所谈问题是如此之高深,但行文却又深入浅出,非常流畅,使人读来感到轻松愉快。李约瑟的著作有独到见解。他与王铃、普拉斯合作,从对中国天文仪器的研究,得出宋代的水运仪象台,是欧洲近代机械钟表的嫡系祖先的结论。这一结论后来已为举世所公认。他抓住潮汐理论、怒潮以及验潮、潮汐表四个方面,把我国的潮汐学史写得有声有色,活龙活现。1956年河北兴隆发现战国时期的铁范,当时多数人认为这是用来铸造青铜工具的,李约瑟则依据他对中国钢铁技术的系统研究以及现代科学知识,和另一些学者判断,兴隆铁范是用来铸造铁生产工具的,从而肯定了我国进入铁器时代的时间大大提前,其后的考古发掘和技术性研究,也都证明了李约瑟的观点是正确的。
李约瑟做学问的办法是:处处留心,不耻下问,随手笔记,融会贯通。一般人看来很平常的事物,在他看来就可能大有学问:古代一张防狗的通告,成为最早印刷品的证据;一个瓷瓶上的彩画,发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线索;北海公园的九龙壁,与天文历法有关系;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成为古代中国钢铁工业的标志。沈括的《梦溪笔谈》到了李约瑟手里,就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他按照现代科学的分类,将其内容作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属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共有207条,使人们对该书的重要性有个一目了然的认识。
李约瑟从事这项工作,所用的中文材料,大部分都由自己译成英文。在已有西方文字译本的情况下,他也要对照原文,进行校核。因此在他的书中,纠正了过去西方汉学家们的许多错误。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时,他不盲从,而是经过自己的一番钻研、消化的。他的工作十分细致、慎审。他不轻易把自己的结论强加于人,而是服从实践的检验。关于船尾的方向舵,李约瑟早已从中国和欧洲文献记录的对比中,认为是中国发明最早,但长期有着争论,直到1958年在广州博物馆里看到汉墓中出土的明器陶船上有个小小的舵楼以后,才成为定论。
当然,编写这么大部头的巨著,其史实、资料的引用,总难免有所出入;其哲学和历史观点,也难免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他的总的目的已经达到,这就是:“朝宗于海”。他认为现代的科学技术是个汪洋大海,大海的水来自条条江河,这条条江河就是古代各民族的贡献,而中华民族这条河水的贡献又特别大,非理清不可。经过他的清理,所得到的结论是:在从公元3世纪到13世纪的1,000多年中,中国的科学技术为西方世界所望尘莫及,这些科学技术先后传到欧洲,又为欧洲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李约瑟完全赞同英国唯物主义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在1620年说过的话: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大发明“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印刷术带来了文艺复兴,火药炸掉了欧洲的封建城堡,指南针引导了新大陆的发现,而近代科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李约瑟认为,近代科学从方法论上有区别于古代的是将数学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但古代的西方是不重视实验的。只有中国的机械发明簇拥到欧洲以后,才产生了以达·芬奇为代表的工艺实践的方法。工匠们根据自然现象中的一些特点,提出假设,继续验证,这就是伽利略为代表的近代实验科学的先导。近代化学是由炼金术演变而来的,李约瑟认为在阿拉伯的成就传入之前,欧洲谈不上炼金术,“炼金术”这个词本身以及炼金术中的许多术语都源自中国。至于用数学公式表示科学假说,无疑是从希腊人那里继承下来的,但是李约瑟又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十进位值记数法,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这个统一化的世界。”
总之,李约瑟是由于对中国的古代文明做了深入的研究、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热情的赞扬,从而赢得了世界荣誉的。由于他的研究,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情况增进了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人多起来了。由于他的研究,也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不管怎样,李约瑟以一个外国人,从37岁开始,舍弃卓有成效的本行工作,从认汉字学起,学到能掌握古汉语,能直接阅读中国古书,然后进行多学科性的纵深研究,到54岁开始出第一本书,到80高龄仍锲而不舍,这种坚毅不拔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李约瑟不仅在学术上著书立说,宣传我国古代科学成就,增进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而且一贯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在极端困难的抗日战争后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组织中英科学合作馆,支援中国的科学事业。1952年抗美援朝时,他不顾英国政府的反对,参加国际科学调查委员会,来到远东进行现场调查,主持公道,向全世界揭露了美帝进行细菌战的真相,为此英国政府曾给他以无理处分,取消过他的教授资格。他先后担任过英中友好协会和英中了解协会的主席,凡到英国访问的中国科学界人士,他都热情接待。打倒“四人帮”以后,他于1978年再次访问我国,回英国后做了《中国科学界现状》的报告,把我国科学界重临春天的情况带给了英国群众,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今天,当我们这位好朋友、老朋友80寿辰之际,我们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早日把《中国科学史》全部出齐,并继续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一九七二年,郭沫若同志和来我国访问的李约瑟博士亲切会见。(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