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首都医院著名专家、教授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 要求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医院的做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9
第3版()
专栏:

首都医院著名专家、教授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
要求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医院的做法
本报讯 记者王楚、费大为报道:前不久,首都医院林巧稚等十几位著名医学专家、教授,联名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要求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医院的做法。信中说,让首都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医科院”)的行政领导脱钩,把管理医院的权力交给基层,这对当前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措施。
首都医院的前身是“北京协和医院”,迄今已有60年的历史。过去,它以人才集中、教学有方、医疗水平较高而闻名于国内外。十年动乱,医院元气大伤。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思想,专家、教授和医务人员献计献策,想重整医院的医疗秩序,提高全院的医疗水平。可是,由于医院没有自主权,按惯例,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报告医科院。而医科院某些领导者对医院实行的那种行政管理手段,使这些专家、教授善良的愿望终成泡影。有的教授说:“平时,叫我们解放思想,我看,首先要解放我们的手脚。”
专家、教授们感到,要迎头赶上世界医疗卫生先进水平,必须改革我国的医疗管理体制。要改革,要前进,医院首先要有自主权。说来也可怜,为中外医学科学界所瞩目的首都医院,连医院的门诊大门如何开,自己都无权决定。新建的门诊部接诊后,大门只许外国人进出,国内患者就诊只能从边门进出,首都群众反应十分强烈。首都医院接受群众的批评,向医科院打报告,提出中外患者均由大门进出,分室治疗。从第一次报告到第二次报告批复下来,前后共拖了六个多月。
医科院对首都医院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方向,很少过问,仅仅起一个“哨卡”的作用。这几年,首都医院的工作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什么是首都医院的优势,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些问题,除了专家、教授和一些医务工作者,凭着自己受党教育多年的觉悟和爱国心在一起谈谈外,作为上一级机关的医科院,很少考虑。
现在,首都医院的医疗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医疗水平和质量日趋下降。医院领导几次下决心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但因无人事权,医院想调进来的医务人员,没有指标无法调进。医院想从有成绩的住院大夫中晋升主治大夫,医科院信不过。这种状况,对提高医疗水平、改进医院工作,都十分不利。
专家、教授意见最大的是,医科院克扣首都医院的科研经费。如去年卫生部给中国医科院培养研究生的费用共35万元(医科院不承认是研究生费用,说是教学费用)。直到去年12月份,医科院才拨给首都医院5.8万元,仅占总数的16%多,而首都医院培养的研究生却占全医科院研究生总数的37%。今年,医科院的教育经费为91万元,到11月上旬仅拨给首都医院14万元;经首都医院力争,直到11月中旬才增拨12.5万多元。
医院本应是一个高效率的工作部门。现在由于领导层次多,机构重叠,办事效率非常低,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多年来,大批骨干力量被调出首都医院,在首都医院工作几十年的专家、教授忧心如焚。他们说:我们都已年过花甲,有的已愈八旬,为了将余生贡献给祖国四化,在医学上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把首都医院办成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单位是很有意义的。目前,尽快地改革首都医院现行的多头管理体制,给医院以自主权,显得尤其迫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疗水平,开展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更多地培养人才,更好地关心全院职工福利待遇等等,这是当前解决首都医院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专家、教授们建议卫生部: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医院的做法,把管理医院的权力交还给基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