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群策群力 荒原早绿 西北地区林业建设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0
第2版()
专栏:采访札记

群策群力 荒原早绿
西北地区林业建设采访札记
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防护林体系的第一期工程,按照规划是在1978至1985年造林八千多万亩。这8年的造林面积,相当于这一地区解放后26年造林保存面积的将近两倍,其规模是很大的。
这么大的工程,依靠什么力量来完成?中央的方针是:依靠社队集体造林为主,积极发展国营造林,并鼓励社员个人植树。
国营林场是护林、造林的重要力量,在防护林建设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可是,在绵亘万里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地区,国营林场和苗圃只有1,000多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光靠他们显然是难以完成这项任务的。如果采取恰当的政策、办法,跟附近社队结合起来,实行国家、社队合作造林,力量就大多了。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三名职工办林场的故事,就很有说服力。
这个林场叫雄先林场。1958年创建时,主要任务是管护6,000多亩林子。开始一段时间,因为人少力量小,又不注意团结和依靠周围社队,山林没有管护好,造林更谈不上。后来,这个林场同附近社队签订合同,组织社员参加护林、抚育、造林等活动,在用材、砍柴等方面适当照顾当地群众的利益。林场职工还是3个人,由于周围群众都关心山林,支持林场,这里已多年没有发生火灾和毁林事件,森林面积增加到15,000多亩,比原先扩大一倍半。
这是国营林场团结周围社队,实行国社合作造林的一个例子。甘肃省定西地区建设华家岭林带的实践,则为不设国营林场的地方,如何实行国社合作造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华家岭林带位于定西、通渭、会宁、静宁四县接壤的高寒干旱山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海拔2,000至2,400米。过去,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就在这个造林比较困难的地方,经过八年多时间,已在西
(安)兰(州)公路两侧,建起面积达四、五万亩的林带。驱车经过,但见树成行,林成网,群山披绿,郁郁葱葱,同附近其他地方的干山秃岭形成鲜明的对照。现有林带已对调节当地小气候,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增产产生初步效果。
这个林带的主要经验简单地说就叫“队办公助”。国家没有在华家岭设林场,而是建立一个林业站,下边先后设立了十个分站。站里为数不多的干部、技术人员,负责制订林区规划,进行育苗、造林等技术指导,检查验收成活面积,发放造林补助费。林带建设全由附近的一百多个生产大队各自组织专业队,结合群众性造林来进行,实行“谁种谁有”的政策,哪个队造林,林权和收益就归哪个队,在国家统一指导下进行管护和采伐。大队和生产队之间也确定了适当的收益分配比例。这套做法,既发挥了集体造林的优势,又体现了国家的统一规划,使华家岭林带建设得比较快比较好比较省。据定西地区林业部门对三个国营林场的调查,近20年来国家共投资138万元,造林保存面积为18,000亩,平均每亩国家投资77元。而华家岭林带,截至去年年底,国家给的补助费是65万元,造林保存面积42,000亩,平均每亩国家只投资15元5角。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多次跟一些同志探讨,怎样把为数不多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投资用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开始听到的是两种设想。一是主张拿大部分投资在重点地区办国营林场,由国家有计划地造林。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撒胡椒面”,能够保证重点地区的防护林建设。问题是国营造林费用较高,按这两年的国家投资计算,靠国营造林,根本不可能达到第一期工程所要求的平均每年造林1,000万亩的水平。另一种设想是,把国家投资分到各县,主要用于补助社队和社员个人造林。目前,许多地方都是这么做的。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调动集体和个人造林的积极性,造林面积会比国营造林大得多。问题是不易保证重点,不易按照防护林体系的科学要求进行建设。看了华家岭林带,我们就多了一种设想:国家投资除一部分继续分到县里作补助费外,另一部分就用来在重点地区搞华家岭那样的“队办公助”造林。这么做,就能以便宜的造价,按照国家规划,在重点地区较快地建成防护林体系,正好集中了前两种设想的优点,避免了它们的缺点。看来,这是一种依靠社队集体造林的好办法。
社队自己办林场,社队营造农田防护林,成绩也是很大的。最近,有的同志对于社队集体造林有些担心。原因是一些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社队,出现了解散林场,解散林业专业队,以至毁坏集体林木的现象。据我们调查,问题主要出在没有及时确定林权上。集体林木最好由大队、生产队设专人管护。如果包到作业组、包到户,只要注意先包好林再包地,做到林权明确,责任分明,制度健全,也是可以管护好的。今后,社队还是造林的主力。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的队,更可以大力发展集体林业,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多出把力。
社员个人植树,近两年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很不平衡。发展林业靠政策。在个人植树方面,政策的作用尤为明显。首先,对那些当“资本主义尾巴”处理的私人树木坚决实行退赔,才能取信于民。陇西县对贾兴汗老汉价值三万多元的树木落实政策,宣布全归他本人。他所在的昌谷公社广大社员因此吃了“定心丸”,去年、今年两个春天就种树23万株。还有一条,在荒山荒地多的地方,放宽政策,划给社员一定数量的自留山或荒沙荒滩,能够较快地扩大造林面积。问题是分给社员的荒山荒滩有的过于偏远,干旱地区植树用水个人不易解决。这类具体问题如能抓紧解决,社员植树的积极性将会更高。
本报记者
郭龙春 张平力 欧庆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