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银行之国瑞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1
第7版()
专栏:

  银行之国瑞士
  李楠 苏元椿
苏黎世的班荷夫大街繁华热闹,大银行和大商店鳞次栉比,楼房古香古色。它虽不象纽约华尔街那样有名,但这条街上的银行业务却遍及全世界,对国际金融市场颇有影响。
瑞士常常被人称为“银行之国”,一如被称为“旅游之国”、“钟表之国”一样。一个人口仅有六百来万的小国,有五百多家银行。如果算分支机构,全国竟有4,600多家,平均每1,400人就有一家。银行如此密集,世界其他国家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不管国际金融市场多么动荡,班荷夫大街总是保持着宁谧气氛和古老传统。银行的大铁闸每天准时开放,顾客并不拥挤,门口的警卫不带枪,银行解款也不用专门车辆。在这种宁谧的气氛中,瑞士的银行资本家们一声不响地扩展他们的势力。苏黎世的黄金市场占世界第一位,约有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世界黄金买卖在苏黎世成交。外汇市场居世界第三。股票和债券市场也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三十多万人口的苏黎世已成为与纽约、伦敦并峙的世界金融中心。
从帐面上看,瑞士银行的资产并不多,但瑞士银行在国际上的地位却远远超过了帐面资本所占的位置。因为瑞士银行不单存款放款,举凡票据交换,股票交易,外汇买卖、黄金及其他贵重金属买卖等也在它们的业务范围之内。苏黎世实际上代理世界各地的客商从事各式各样的金融和投资活动。
苏黎世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一大金融中心呢?大量的外国资金为什么源源不断而且千方百计地涌入瑞士呢?因为从中世纪的王公贵族到近代的资本家,各地的富商巨贾需要有一块比较自由稳定的地方,适宜于存放财产和调拨资金。
瑞士地处中欧,向来是欧洲四方八面的交通要道,社会注重商业贸易,人民擅长金融事业,也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
3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萧条,美欧各国都相继冻结银行存款,不准外国人提款。当时瑞士却不采取此等措施,外国存款照样可以任意提取。短期内虽然瑞士银行业受到压力,但培养了外国对瑞士金融中心的信赖心理,更多的存款和资金源源而来。
时至今日,一遇美元英镑发生动荡,大量的资金就转到瑞士,瑞士法郎立即增值,存款也急剧膨胀。这时,瑞士银行不但不付利息,而且还要收所谓的负利息。不消说,这又给瑞士带来不少的财富。
瑞士银行业吸引投资者和存户的另一措施就是保守存户秘密的传统。瑞士法律规定,泄漏存款秘密的银行人员要受刑事处分。
30年代,德国法西斯上台,迫害犹太人,严禁犹太人将财产调到国外。当时,瑞士政府特别颁布了一条法令,强调银行的保密性,以抵销纳粹德国侦查犹太人存款的活动。瑞士银行业还实行了所谓秘密号码制度,以代替存户的真实姓名,知道秘密号码或暗记的只有少数几个人。世界上的富豪们欢迎这一作法,因为谁也无法查清他们的财产数目。瑞士银行业自然也获利不少,因为这种特别存款不仅不需要付利息,而且还要收取一大笔手续费。这类存款,因知道的人极少,容易变成死户,若干年后,就归银行所有了。据说,躺在银行保险库中的这类帐号,其资金数目有上百亿美元之多。
瑞士银行业这一存款保密制度当然会引起一些外国政府的不满和注意。有的外国政府想方设法想了解本国人在瑞士存款的情况,认为其中包括偷税漏税及贪污枉法的款项。这当中难免要发生许多纠葛。
最近,瑞士银行业表示,以后不再吸收来历不明的存款,凡来瑞士银行开户的必须透露自己的真正身份。瑞士联邦议会也通过法律,要协助外国政府查核本国公民在瑞士的存款情况。不过,这些规定和法令的真正效果如何,是另外一回事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