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认真整顿公社财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2
第2版()
专栏:

  认真整顿公社财务
  本报评论员
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加强和改革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越来越显得重要。管理得好,就会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就可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而现在真正管理好的社队为数还不多。
当前集体经济的计划、劳动、财务、物资四项管理中,对于劳动管理,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各地普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增产效果显著。最薄弱的环节是财务管理(包括物资管理)。集体财产和资金的损失浪费惊人。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是损失浪费大。据近年来各地典型调查,一些社、队由于生产费用大,物资管理不善,请客送礼,吃喝浪费所造成的非正常开支,占开支总额的15%左右。
二是资金被占多。社员超支,社队企业欠款,特别是一些国营企事业单位和一些国家干部拖欠生产队款项的现象普遍存在。生产队的生产资金紧张,每年不得不向国家银行、信用社贷款和预购定金,付大笔利息。
三是农民负担重。有些国家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不尊重生产队自主权,用行政命令办法,伸手向生产队平调,摊派劳力、粮食、资金、物资,有的转嫁负担。生产队购买生产资料,出售农副产品,用水、用电等,不请客送礼有时就办不通。
四是经济效果差。一些生产队每投一元钱的物资费用,所获得的产值,1957年是3.75元,到1979年下降到2.97元。如果加上活劳动的消耗,有些队搞生产甚至要赔本。
除少数富队以外,许多生产队的公共积累是一笔空帐;公积金出了赤字,社员集体分配水平很低。近两年情况稍有变化,加上各地有意识地让社员多分一些,人均收入开始有所增加。但是有一部分社队分配收入仍然不够维持社员的基本生活费用,不足部分靠家庭副业作补充。社员用钱手头紧的局面在许多队还没有改变。
人民公社财务管理的这种混乱状况,使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不能真正贯彻。社员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大量被浪费,劳动报酬必然相应减少。越是劳动好、出力多的人,越是吃亏大,不少地方社员应分部分,又被超支户、欠款单位占用。加强劳动管理,完善责任制,可以促进增产,但如果不改善财务管理,厉行节约,仍然不能增收。
近几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生产门路广了,生产项目多了,经营范围宽了,生产责任制多样化了,对社队的经济核算工作要求高了。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状况,大大落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有些领导农业生产的同志,长期受极左影响,“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的流毒还没有完全清除,不少队是生产不计成本,不讲经济效果。如果不把经济核算、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等相应地建立和健全起来,将严重影响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因此,一手抓完善生产责任制,一手抓整顿财务,是今冬明春农村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整顿财务的目的,是为了查出问题,清除弊端,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经济核算,建立和健全各项必要的制度,压缩开支,杜绝浪费,增加生产资金,保证分配兑现。对少数贪污多占情节严重的要适当处理,但切不可重犯过去那种搞运动整干部的错误。整顿财务是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和经济工作,不是一时的突击运动,应当结合加强生产责任制和年终决算分配以及明年的生产计划安排,分批进行。
整顿公社财务涉及的方面很多,政策性强,需要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整顿中提出来的各种思想问题和政策问题,及时妥善处理。有关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大力支援,共同努力,做好公社财务的整顿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