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政策宽 门路广 经济活 人心定 洪湖县灾区生产自救搞得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2
第2版()
专栏:

  政策宽 门路广 经济活 人心定
  洪湖县灾区生产自救搞得好
编者按:今年,有不少地方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受灾地区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必然遇到很多困难。国家救济固然是帮助解决困难的一个办法,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靠当地领导机关根据灾后的情况,确定适宜的政策,千方百计地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洪湖县委这样做了,效果很好。希望那些在灾害面前感到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同志,振奋精神,深入群众,拿出办法,组织生产自救,把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排好。
洪湖县是今年湖北省几个遭受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为保证全局安全度汛,沿洪湖周围的三个公社被分洪调蓄,加上其它分散调蓄和漫溃的民垸,全县共淹没农田32万亩,倒塌房屋2,700多幢,是三十年来第三个大灾年。
灾后的农村是一种什么样的景况呢?初冬季节,记者来这里访问时看到:在百里洪湖的湖面上,数以千计的渔船纷至沓来,布网成阵,人们一个个热火朝天地竞相从水中猎取财富。青年小伙子们驾驶着机耕船在沿湖周围的农田里紧张地进行冬耕。村庄里,一些新房正从满是瓦砾的废墟上开始建造起来。集镇上,从早到晚,蜂拥着担担挑挑的赶集人群。……
洪湖县受灾以后,生产、生活秩序和干部、群众的思想一度发生过混乱。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洪湖县委一面组织力量妥善安顿灾民生活;一面号召并具体帮助各社队发挥自己的优势,广开生产门路,组织现金收入,减轻受灾损失。对农村经济政策及时作了调整,果断地宣布:凡尚未淹没的农作物,可以实行包产到户;渔业生产普遍推行包产到船、到人的责任制;分洪区和受灾严重的社队,生产队暂时借给每户一至二亩“救灾田”,种粮种菜,自种自得,明年夏收后还给集体;允许社员自购船只和大型渔具,产权永远归私人所有;沿湖受灾队下湖捕鱼,由公社和湖管部门发给捕捞证,免收管理费;灾区工副业生产,除酿酒以外,一律免税,等等。这一系列政策符合受灾后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愿望,因而人心安定,一个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广开门路、生产自救的活动便在全县受灾社队迅速开展起来。在短短的时间里,仅界牌、沙口、洪湖等三个分洪的公社,群众就自筹资金自购了渔船和渔具。9月份以来,每天有3,800多只渔船、6,600多名劳力下洪湖捕鱼。各社队还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组织劳力下湖猎野鸭、挖藕、办砖瓦厂、办农村集市服务行业,或派出劳力外出搞运输、承包工程建筑、做零工,以及大力发展家庭副业,等等。千方百计使每个劳力有事做,有收入。
在沙口公社,记者访问了长虹大队。这个大队的主要生产门路是织鱼网。据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汪茂新介绍,编织鱼网本是这里的传统手艺,网的质量好,畅销附近各县。今年放开手脚干,两个多月,五万多块钱就拿到了手。当记者问到今年全大队人均分配收入要比去年降低多少的时候,汪茂新当即算了几笔帐:去年全大队人均分配是180元。今年秋熟作物虽颗粒无收,但由于副业抓得好,弥补了一部分损失。
记者访问中还看到,灾区各社队对争取明年农业丰收的准备工作抓得很紧。洪水刚刚退出,社队就及时组织劳力进行堵口复堤,关好洪水入侵农田的大门。并且抓紧季节,抢种夏粮、夏油和绿肥,全县播种的30多万亩夏粮、夏油,已经破土出苗,长得很好。目前,各受灾社队正陆续从副业上抽出一批劳力组成专业班,分别从事冬季积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培育越冬作物等农业生产活动。
当然,摆在受灾社队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还是不少的,较普遍的是明年生产资金不足。有些生产队由于副业门路少,收入抓得不多,群众生活还很困难。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有丰富经验的洪湖人民,信心是坚定的。他们说得好:“困难总是有的,咬一咬牙也就过去了。只要照现在这样的政策干下去,历史上‘一年淹水三年穷’的局面是决不会重复的”! 本报记者 郭万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