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深受欢迎的杂交棉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2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深受欢迎的杂交棉花
棉花和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一样,通过不同种或品种的杂交,其后代有着明显的杂种优势。经过国家鉴定使用的杂交棉花“川杂一号”、“川杂二号”和“川杂三号”,其共同特点是:生长势旺、抗逆力强、早熟、结铃性较强、铃大、吐絮畅、产量高、纤维品质好。以“川杂一号”为例,1978年在四川省10个试点的小区比较试验,均比对照“洞庭一号”原种增产,平均增产15.6%;1979年5个试点小区比较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6.5%。纤维主体长28.7到29.8毫米,完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以上杂交种从1977年开始在四川省南充地区试种,3年共示范种植5,800多亩,平均亩产皮棉130多斤。杂交棉花普遍表现早熟优质高产,深受群众欢迎。四川省的5个产棉地、市的18个产棉县,明年将进一步扩大杂交棉花的种植面积。为了扩大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农业部已把它列入全国农业科技重点示范推广项目中。
目前,国际国内对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用不同种或品种作父、母本,母本经过人工去雄或化学杀雄后,用父本的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培育杂交种,在生产上使用。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人工去雄费工太多,影响大面积推广。另一条是通过远缘杂交、辐射育种等途径,培育棉花雄性不育材料或利用大田生产中出现的自然突变不育株,配制杂交种。这种配制方法又分为“三系法”(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两系法”(两用系、恢复系)。三系法在别的国家已经研究成功,实现了三系配套,但尚未在大面积生产上使用。两系法即是我国首创的“洞A”雄性不育“一系两用”法。
棉花雄性不育“一系两用”法的研究,从1972年四川省仪陇县棉花原种场发现一株自然突变不育株(命名为“洞A”雄性不育株)开始,由十多个科研单位和农业大专院校共同协作,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初步确定“洞A”雄性不育材料的几个特点。利用它的这些特点,通过回交转育,先后选育成功了几个两用系(不育系与保持系同时存在于一个材料当中,作两系使用),并用以配制了几个杂交组合。
四川省农业厅 罗存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