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从实际出发搞好铁路建设——铁路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2
第3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搞好铁路建设
  ——铁路纪行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如何当好四化建设的先行?最近,记者跑了京广、浙赣、津沪、陇海等十几条铁路干线,访问了有关铁路局、工程局、勘测设计院、规划院以及铁路工厂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他们普遍认为,当前必须认真肃清左倾思想的影响,根据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人民生活的要求和铁路运输的客观规律,尽快地搞好铁路的调整,科学合理地进行新线建设和旧线改造,以切实提高运输能力,使铁路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许多铁路工作人员认为,左倾思想对铁路建设的干扰和影响,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就开始了。导致铁路的新线建设和旧线改造、客运和货运很不平衡,铁路运输能力落后于实际需要的矛盾日趋尖锐。如新建的焦枝(焦作——枝城)、枝柳(枝城——柳州)、襄渝(襄阳——重庆)、阳安(阳平关——安康)、京原(北京——原平)五条铁路,共花投资九十多亿元,占解放后新建铁路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左右,建成后沿线运输量并不大,经济效果不显著。而京广线以东的沿海和东北地区的干线,担负着全国铁路总运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却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改造和加强,许多区段的运输能力已达饱和状态,有一些薄弱区段的运输能力只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铁路通过能力紧张,在安排客货运输时便以货运挤客运,造成旅客坐车困难。
要改变铁路运输的落后状况,首先必须抓好调整工作,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把有限的资金和材料集中到那些必须建的项目上去,保证建一个成一个,迅速在运输生产中发挥作用。
铁道系统的许多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今后的铁路建设,必须制订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路网规划。根据全国的实际需要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条件,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改变那种“重新轻旧”、
“重线路轻配套”等偏向,形成综合运输能力。
长期以来,铁路部门存在着重新线轻旧线的现象,旧线长期得不到改造,运输能力提高不快。新线建设,又是修干线多,修分流线、联络线少;重视修筑线路,忽视配套工程。
铁路工作者还指出,修建新线路,要正确地区分等级标准,不能不管客货运量的大小,线路建设都实行同一个等级标准。按照技术规范,铁路干线分为一、二、三级,年运输量达八百万吨以上为一级干线,五百万到八百万吨的为二级干线,五百万吨以下为三级干线。可是,从第三个五年计划以来新修的干线,绝大部分按一级干线标准设计建设,加上这些新线分布在山区,工程量大,造价高,购地搬迁费用多,施工管理又不善,致使铁路的投资越来越大。投资回收的时间也延长了。因此,改变过去不分等级,标准一个样的做法,就可以较少的钱建较多的铁路。
搞铁路建设,还必须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特别要做好施工前期的规划研究、勘测设计等基础工作。新华社记者冯可廷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