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克服火柴工业的无政府状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20
第2版()
专栏:短评

  克服火柴工业的无政府状态
根据六月全国火柴工业会议的决议,各地正在合理地调整火柴工业的产销关系。这是一个好现象,是旧中国工业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转变到比较有计划的生产的一个好现象。
旧中国火柴工业的盲目性是惊人的。全国共有火柴工厂三百一十二家,排杆机一千二百余部,每月最大生产能力可达十五万余箱。现在生产量共约为七万七千余箱,而目前全国实际的消耗量每月仅约为五万余箱。这就是说,全国火柴目前消耗量仅为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现在的生产量只及生产设备二分之一。现在的生产量亦过剩三分之一强。如果继续这样盲目生产下去,必然会加重产品滞销,资金周转将更加困难,以至于发生更多工厂停闭与工人失业的现象。
全国火柴工业会议,在公私火柴厂代表共同协商之下,决定暂时地、主动地、有计划地减产,在一九五○年下半年减为每月四万八千余箱,并禁制低级火柴。这样,一方面可以停止生产过剩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逐步推销存货,以活动各厂的资金,并改善人民的消费。这种步骤是合理的,因此,也是必要的。不过,这里对于公私之间,地区之间,均应有适当的安排,要能统筹兼顾,要避免过分计较局部的利益的倾向。各私营工厂应尽可能组织联营,避免盲目地竞争,减少人为的混乱现象。减产时对于工人生活应有适当的安排。所有减产的工厂,均应当切实地举行劳资协商,使劳资双方各得其所。
火柴工业是仍有发展前途的。它的销路与其他工业一样,主要在农村。在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民生活改善,全国交通便利之后,火柴工业将有一个新的发展。事实上,在各地农村中,还有许多没有火柴或者买不起火柴的现象。“击石取火”,在许多地方的农村中并不是个别的现象。换一句话说,为农民服务,火柴工业才有远大的前途。
为了开辟现在的销路,迎接将来发展的局面,火柴工业应当在提高质量、减低成本方面作切实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