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生产队也要“精‘官’简政” 菏泽县佃户屯公社通过调整领导班子,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3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生产队也要“精‘官’简政”
菏泽县佃户屯公社通过调整领导班子,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编者按:长期以来,农村许多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脱产人员多,占用大量补贴工分,社员负担很重。为了把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组织好,配备少量队干部,并且由社员群众根据这些干部因公耽误劳动时间的多少,给予适当的补贴工分,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有些大队和生产队,各种名目的干部很多,有的一年为集体办不了几件事,却享受不少补贴工分,这就加重了群众的负担,必然引起群众的不满。
佃户屯公社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对生产队进行精“官”简政,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农民的负担,一举三得,这个作法值得提倡。当然,农村的“五多”,许多是从上级领导机关布置下去的。基层单位的工作有了改进,希望上级领导机关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也来一个精“官”简政。
“基层干部多,补贴工分多,农民负担重”,这是在农村采访中听到的一种议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山东省菏泽县佃户屯公社通过调整领导班子,实行“精‘官’简政”,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公社在生产责任制基本健全以后,精简了大队、生产队两级的一些干部。全公社32个生产大队,原有大队干部258名,现在减少为112名;228个生产队,原有干部1,140名,现在减少为684名。大队、生产队两级干部总数比以前减少43%。
这个公社精简基层干部已经收到一些效果:一是干部队伍比过去年轻化了。全公社32名大队党支部书记,三分之二以上年龄都在四十五岁以下。二是责任明确了,办事效率有所提高。三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佃户屯公社精简基层干部,给人们一个有益的启示:“精‘官’简政”,不仅是上层领导机关的事,农村的基层领导班子,同样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了。因为社员有了明确的劳动岗位和责任以后,干部再象过去那样晃晃悠悠,有的一年为集体办不了几件事,却享受大量补贴工分,社员就更有意见。
“精‘官’简政”以后,落选的干部怎么安排?佃户屯公社的做法是,会烧窑的烧窑,会管树的管树,会开拖拉机的就让他当驾驶员。对于土改、合作化时期的老干部,离职以后,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工作能力,分配到大队的林场、果园或副业队,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对有些勤勤恳恳为集体操劳二三十年、如今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干部,大队和生产队还给予必要的照顾。这样离开干部岗位的一些老同志心情也比较舒畅。
实行“精‘官’简政”以后,工作会不会受影响?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拿团支部来说吧,现在,大队团支部书记不再享受补贴工分,团的活动由劳动时间移到工余时间,这不仅不影响团的工作,而且有利于把农村共青团的工作引向正轨。
大队、生产队“精‘官’简政”看起来是基层的事,但是要把这件事情搞好,关键在上面。俗话说:“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如果基层班子精简了,上面仍然保持着庞大的机构,沿袭着老一套的领导方法,下边就会难以招架。只有上下左右一起“精‘官’简政”,基层单位“精‘官’简政”的成果才有可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本报记者 南振中
陈必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