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这个问题提得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3
第3版()
专栏:来信综述

  这个问题提得好
本报10月22日刊登《选拔中青年干部值得警惕的一个问题》的“记者来信”后,引起较强烈的反应。不少读者来信指出:“看后深有同感,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提得及时”,“说出了人民的心里话、受害者的心里话”。
曾被“四人帮”严密控制的地区、单位,对这个问题的反映更为强烈,有的来信说:“林彪、‘四人帮’的骨干分子曾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批‘双突’大批角刺人物,训练了大批‘虎班战士’,放虎归山,被指定为一、二把手的接班人。粉碎‘四人帮’后,有的调到别的单位继续当领导,美其名曰‘易地革命’;有的‘带职下放’到低一级单位当领导;有的又作为选拔干部对象,准备重新担任领导职务。”
某工厂的读者来信说:“‘四人帮’横行时的派头头,当了厂革委会副主任、党委书记的,现在还在领导岗位上,他们继续耍两面派手法,对党的政策阳奉阴违。我们厂的生产上不去,成为‘老大难’单位,难就难在这些人身上。”“我们厂里的帮派势力严重,‘四人帮’横行时的一个‘双突’干部,是迫害干部群众致死致残的策划者,但他连‘认错’的表示都没有,却仍当副厂长。1977年和1979年两次调资,都有他的份,被他迫害的人却不给平反,还继续受欺压。”
有的来信指出,要特别警惕政治投机分子趁我们强调选拔中青年干部之机,钻进领导班子。信中说:“我们地区明显的打砸抢分子已经撤职了。现在的问题是有一些‘风派’人物还很吃香,他们看风使舵,吹牛拍马,逢迎讨好,却被某些领导部门作为接班人。这是很危险的。老同志之间闲扯起来,大家无不担心。”有的来信具体揭露、刻划了政治投机分子的面目:“有一个人是某大学的‘最坚强的老造’,具有‘造反派的脾气’。1972年强调落实干部政策时,他认为时机不利,装出‘老实’的样子。到了1974年批林批孔时,他认为时机好转,积极批斗所谓‘顽固不化的走资派’。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党中央、国务院工作时,他认为形势对‘老造’又不利了,马上向被他批斗、谩骂过的同志‘认错’、‘检查’,发誓‘不乱造反了’。可是‘反击右倾翻案风’时,他却大骂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并且还亮出了篡夺某局领导班子的名单,自报要当××长。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刚公布,他立刻‘深刻检讨’,表现‘积极’,给这个买减价布,给那个买内销表。调资时,群众不评他,领导却特意指名要给他提一级。此人暗中对人说:‘我现在啥也不说,等以后我非和他们(指批判过他的同志)大干一架不行’。这就一语道破了他‘积极’、‘老实’的伪装。”
有的来信指出,造成组织不纯的原因,除“记者来信”中说的,还有:“积极执行‘四人帮’的一套和左的路线并支持过‘造反派’的某些领导人,现在还搞派性,对‘造反派’感情深厚,而对受害的干部、群众仍存有对立情绪,所以平反工作不彻底,造反起家的帮派人物得以继续受到重用或被提拔,也就不奇怪了。”这真是“过去提拔有人扶,现在有人保,揭发无人理,无可奈何!”
不少来信表示,要做好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纯洁领导班子的这件大事,虽有阻力,但有信心。他们说,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是十分正确的,是得到群众拥护的,有党和群众的支持,谁搞违背中央指示的事都是长不了的,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追随林彪、“四人帮”至今不改的那些人撤下去,把真正符合三条标准的接班人推荐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