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3
第3版()
专栏:

  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简介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近6,000万。除回、满、畲三个民族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余的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解放前只有19个民族有本民族的文字(其中7个民族的文字不完备或不通用)。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帮助10个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帮助5个民族对原有文字进行了改进或改革。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事业,从此才逐步发展起来。
现在,全国以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共有15家。从1949年到1963年,全国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壮、布依、苗、彝、黎、傣、柯尔克孜、锡伯、傈僳、景颇、拉祜、佤、哈尼、侗等19种民族文字出版各类图书13,853种,发行15,000万册。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壮、柯尔克孜、傣、景颇、傈僳、锡伯等民族文字出版杂志34种,报纸37种。1965年民族文字图书出版1,694种,印行2,480万册,它较1952年种类增加两倍以上,印数增加近4倍。
十年动乱时期,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曾大幅度减少。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被撤销的出版机构陆续得到了恢复,有些停止推行的新创文字又继续推广,中央还成立了民族语文翻译局,于是,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又象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1979年全国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共1,544种(其中新出1,290种),接近1965年的水平;印行2,707万册,超过1965年的数字。
三十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从事民族语文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的队伍,其中包括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新建和改建了一些民族文字印刷厂,增加了民族文字印刷生产能力,印刷技术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目前少数民族读物品种太少,科技读物奇缺,民族文字课本还不能保证课前到手,远远满足不了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的需要,这种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杨正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