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基础牢才能出尖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3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基础牢才能出尖子
凡世界足球强国,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南美注重于技术和个人能力,欧洲则着眼于体力和集体配合,而近十多年来,这两大流派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正在逐渐接近和融合,把足球运动推向新的高峰。然而不管南美还是欧洲强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群众基础好,后备力量雄厚,这是保证足球水平飞速提高和保持世界优势地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西德国家队教练德瓦尔说:“下面的基础越好,上面的水平就越高”,这是从足球实践中得出的至理名言。
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素有“足球之国”出名的巴西,足球成了男女老少皆爱的全民族的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在1.1亿巴西人中,从事足球运动者不下千万!巴西全国有足球俱乐部五千四百多个,登记的运动员有11.3万人,其中职业运动员占十分之一。巴西的国手就是从这些人中万里挑一筛选出来的。
在西德,人们把足球“作为体育的第一需要”,足球运动深入到了各学校、机关、厂矿、基层。全西德设有足球俱乐部16,000所,运动员38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2%,其中青少年就有130万。
荷兰是个小国,人口1,300万。可荷兰的足球运动如火如荼,运动员人数去年突破了100万!实为足球大国。因此,荷兰国家队最近两届连续夺得世界亚军,决非偶然。
象巴西、西德、荷兰这样的情况在足球运动发达的欧洲和南美相当普遍,它已成为当今足球运动发展的一种趋势。
当然,在足球技术战术水平日益提高、争夺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仅凭广泛的群众基础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小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材。上述国家的经验是把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都吸收到俱乐部来,按年龄分组进行系统训练和比赛;在苏联和东欧等国则成立少年体校和专项足球学校,进行重点培养。二者做法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及早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如球王贝利,荷兰明珠克鲁伊夫等都是从10岁左右开始在俱乐部经过严格训练而成长起来的。
我们建国三十多年来,足球水平虽有提高,但很不稳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群众基础薄弱,开展不够广泛,是主要原因之一。今后必须在这方面大下功夫,否则“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雄心将难以实现。
张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