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艺术创造也要扬长避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3
第8版()
专栏:艺术杂谈

  艺术创造也要扬长避短
  晓江
文艺是通过形象来感染人的。形象性,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但是,不同艺术形式的形象性,由于受着时间、空间的不同的限制,其表现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小说和电影剧本,较之其他艺术形式,享有时间和空间的更大自由,在这一点上,它们有接近的地方;但即使这样,在小说中是形象的东西,到了电影剧本中也可能变成概念的东西。有个电影剧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他(指主人公)如同一朵浪花,跟随时代的步伐奔腾向前。”从文学描写来看,这不能说不形象,但它却难以化为银幕的形象。如果一定要“化”的话,那就只能拍一条奔腾的江河,加上这段话的画外音,然而,这种简单的图解有什么艺术性可言呢?正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形象性有各自的要求,因此,一切优秀的艺术家都十分注意各种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巴金的小说《家》,是很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的,鸣凤自杀之前就有一段动人的描写:她面对着黑暗中的湖水,想起就要与之诀别的世界,想起春梦般的爱情,她想立即跳水,但又想再去见觉慧一面,为自己立即要失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得到过的那一点幸福的梦影而哭泣;可是,她又清醒地意识到两人之间的距离,为了觉慧的前程,她甘愿牺牲自己……作家用细致的笔触,把鸣凤结束自己生命之前复杂而痛苦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可是,在曹禺改编的剧本《家》里,却舍弃了这段深挚动人的内心抒写,改让鸣凤那天晚上接连去觉慧那里三次(小说中只去一次),前两次都未能与觉慧接谈,鸣凤第三次出场令人震惊:周身湿漉漉的,头发凌乱地披在后面,发里有草叶小藻,手里握着凋残的莲花。昏黄的檐灯,照着她那凹陷失神的眼。显然,她已投过水了,但舍不得觉慧的念头又使她重新挣扎起来,再次来找觉慧。但觉慧事情繁忙连窗也没有开,只是隔窗劝她回去,鸣凤无奈,绝望地喃喃低语“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终于投湖自尽。剧作者改编的成功,就在于他根据戏剧的特点,通过三上三下等一系列戏剧行动,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这表明戏剧与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上是有区别的。至于绘画这样的造型艺术,由于纯系空间艺术,刻画人物只能依靠直接性的形体描写,不能在时间的过程中展示人物、事件的发展,因此要特别注意抓住动静变化的一刹那,让观众通过这一瞬间联想出时间的过程,行动的来踪去迹。宋代无款的《骑士猎归图》,画面上的那匹白马,还荷载着鞍子和猎获品,垂着头,眼光疲乏,正在喘息。站在一旁的骑士,闭着一只眼,聚精会神地在检视那也许是刚从猎获物身上拔下的箭,虽是静止的画面,却显示了猎人和马刚经过一场紧张的角逐;而从热心检视武器的动作中,又预示猎人将再次出猎。这里通过直接描写一个行动的片断,使人联想到行动的过去和未来,“言已尽而意无穷”,很好地发挥了绘画的长处……。总之,同是要求形象性,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艺术家应该注意各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研究各种艺术形式的特殊美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类艺术形式的优越性,回避其局限性,甚至努力把局限性转化成优越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