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话剧《岳云》观后的联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3
第8版()
专栏:

  话剧《岳云》观后的联想
  袁世海
二十年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第一次公演儿童历史剧《岳云》(马少波编剧,陈颙导演)时,曾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0年代第一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重新整理、公演《岳云》,观后更觉可喜、可亲。
《岳云》全剧脉络清晰,再加上巧妙地穿插关玲打虎、拆字算命的“戏中戏”和别开生面地采用戏曲武打动作,使得全剧传奇色彩浓重,别具一格。而且,演员们将各个角色刻画得性格鲜明。其中,岳云、岳母、岳夫人、牛皋和秦桧、王氏等角色,形象更是生动逼真。特别是扮演幼年岳云的李若君同志,她将岳云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立志继承父业、精忠报国的英雄气魄,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所具有的天真烂漫的性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小岳云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更加引人入胜。动人的情节,精彩的表演,多么强烈地拨动了小观众的心弦啊!
我一直在想:十几年前,我们京剧团也曾经常在星期日或寒暑假为孩子们加演早场、日场(学生专场)。那时,虽没有特意为孩子们编排的节目,但《黑旋风李逵》、《闹天宫》、《哪吒闹海》、《锯大缸》、《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剧目,都深为广大的小观众们所欢迎、所喜爱。然而十年浩劫,这一切都被禁锢了,使青年、少年儿童对祖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变得那么生疏。以至打倒“四人帮”后,第一次上演戏曲片《杨门女将》时,青年们一看到西夏王脸上勾的脸谱,就被吓了一跳。这样的事情今后绝不能再让它出现了。
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儿童们在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极为需要丰富多采的精神营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长知识、长身体、长志气。用艺术去熏陶、教育下一代,使接班人茁壮地成长,是时代赋予我们戏剧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为我们京剧做出了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利用我们的京剧艺术挑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为孩子们多演戏、演好戏。不仅要恢复假期中的学生专场,而且平时也可以排演一定数量的以青少年英雄为主角的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剧目。还希望我们的剧作家能广开思路,为孩子们写出较多的好剧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