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首都地铁究竟由谁来管? 婆婆很多,实际无人负责;建设方针不明,浪费严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4
第2版()
专栏:

  首都地铁究竟由谁来管?
婆婆很多,实际无人负责;建设方针不明,浪费严重
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加快修建北京地下铁道的提案。但是,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建议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北京地铁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婆婆很多,实际无人负责。北京地铁的领导部门很多,有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基建工程兵,谁都可以管,实际上真正主事的却很少,重大问题无人拍板。以第一期工程验收移交问题为例,这项工程建成通车已经10年了,早就应该移交正式运营。但是,应由哪个部门接管,长期定不下来。北京市和铁道部都把它看成“包袱”,谁也不愿接管,多年处于临时运营的状况,运营单位不承担经济责任。因此,机构臃肿,经营管理不善,连年亏损。临时运营处职工定员为1,400人,现在实际上已有3,200人,平均每公里就有职工100多人。负责临时运营治安的80多名公安人员的一切费用,都摊入地铁基建投资。近10年中,地铁运营亏损达3,208万元,平均每年亏损在300万元以上。运营亏损和经营费用全年平均400万元至500万元,都要从地铁基建投资中扣除,这就使基建资金大大减少,拖了地铁二期工程的后腿。
第二、地铁建设方针不明,造成巨大浪费。北京地铁建设,是以战备为主,兼顾交通;还是以交通为主,兼顾战备?过去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是不一致的。地铁一期工程的建设确定以战备为主,二期工程开始建设时的防护标准与一期工程相同。1970年,有关部门又决定修改二期工程的设计,比一期工程提高了防护标准,致使建设工作量和资金大大增加,建设工期延长。据有关部门计算,仅土方开挖量就比原计划增加1,690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增加了172万立方米,使造价增加2.8亿元,造成很大浪费。
就北京地铁的建设问题,一些专家、干部和群众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应该以交通为主。这样,对改善首都交通拥挤情况能起很大作用。据统计,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承担运送职工上下班的任务以来,平均每日客运量达13万多人次,如果这些乘客全部用公共汽车,需要六百多辆次大型汽车。增加这样多的车辆,必然会使北京市地面交通更加拥挤。北京地铁究竟由哪个部门接管?看来,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了。
本报通讯员 兰书臣 李培才
本报记者 李训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