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地铁车辆设备大修厂不该继续兴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4
第2版()
专栏:

  地铁车辆设备大修厂不该继续兴建
北京地下铁道第一期建设竣工投入运营后,电气客车共130余辆。这些车辆使用了10年,需要逐渐大修。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又将有一批客车投入运营,车辆维修问题也需要及早考虑安排。1975年10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兴建北京地铁车辆设备大修厂,计划投资2,073万元,近期建筑面积达57,306平方米。1978年列入基建大中型项目计划,并破土动工。
这个厂该不该兴建,一开始就有争议。因为北京已有一个地铁机械修配厂(后改名为951厂),地铁车辆大修无需另搞新建项目。北京市建设银行前门支行不仅多次提出建议,有关部门也曾作过调查。但领导机关对此议而不决。因为少数领导人决定新建,使这项工程强行上马。截至去年年底,花掉投资254万元,而主体工程还未进行。承担这项工程建设的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最近向北京市计委提出,明年要投资1,000万元,才能完成主要厂房和部分铺轨项目。据测算,该厂全部竣工投产所需投资至少为原计划的150%,时间至少还得四、五年,而建成后修理任务也不足。
为什么非要搞这项重复建设呢?951厂是1960年初兴建的,占地345亩,设计能力为客车大、中修150辆,工程机械大、中修1,800台,汽车保修300辆,制造施工用金属结构3,800吨,还生产钢筋轨枕和机械修理所需各种配件。1962年已完成铸工、锻工、机械等车间厂房和办公楼,铺设5.4公里铁路专用线。1964年开始改建、扩建,生活福利设施陆续配套,并逐步承担地铁工程机械维修和配件制造任务。这个厂1976年划归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领导,原承担的铁路系统机械修理任务被砍去,从此一直“吃不饱”。951厂不仅生产能力有余,而且高大跨度的主厂房原来就是按地铁客车大、中修需要设计建的。5.4公里的铁路专用线也是为客车修理而铺设的,多年来一直闲置在那里。特别是该厂已形成一支技术队伍,如果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承担北京地铁运营客车的大修任务是不成问题的,这既能解决951厂“吃不饱”的问题,又能为国家节省大量投资,可谓一举两得。
新建地铁车辆设备大修厂是不必要的,这项工程难道还要继续搞下去吗?!
本报记者 欧庆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