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退田还湖越早越有利 常德县牛鼻滩群众赞区委办事合民意顺天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4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退田还湖越早越有利
常德县牛鼻滩群众赞区委办事合民意顺天理
最近,湖南常德县牛鼻滩区委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作出了明年退田还湖一万亩的决定。消息传开后,群众高兴地说:“区委办事合民意顺天理了。”
三面临水的牛鼻滩区,前几年在“向湖里要田”的口号下,大搞围湖造田,使湖田面积一扩再扩,调蓄水面一缩再缩,到今年止,全区耕地面积由70年代初的12万多亩扩大到15万多亩,调蓄水面由6万多亩,缩减为3万多亩。其危害,从全区所算三笔帐中,可以得到说明: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账。这个区低于外河正常水位27.5米以下的湖田有1万亩,都只能种一季稻,总产量常年为450万斤左右,就是全部按议价算,总产值也只有80多万元。但为了使这些田保收,常年抽水7个多月,花电费16万多元。仅此一项开支,就占这些湖田总收入的20%。
二是劳力账。这些田一般离村较远,每年收、插,人们跑的路多、费的力多,许多生产队还出现了坐公共汽车去田间劳动的稀奇事。同时,由于这些田低于外河正常水位,一下雨就遭灾,常常要插两、三次秧。群众说:插一亩湖田一季,比插一亩正田双季花的工还要多得多。
三是退田还湖的经济收入账。如果用这些田种莲、养鱼,每亩至少可收入200元。1万亩就多收入120万元,且成本少得多。同时,丢掉了这些“拖腿田”,把劲使在正田上,不仅全区粮食总产不会减少,还有增产的希望。
牛鼻滩区委在算上述三笔账时,还从正反两方面剖析了两个典型队的情况。一个是断港头公社株木山大队,插湖田越插越穷,全大队人平均纯收入要比周围的队低三四十元,共欠国家贷款16万元。另一个是牛鼻滩公社栏马口大队的十五生产队,去年将60亩湖田还了湖,种上了湘莲;加之,投入正田的劳力一多,粮食产量也有了提高。去年这个队人平均纯收入达到242元,成了全区的尖子队。
事实不仅教育了区委,也开阔了全区干部、群众的眼界。原来少数人担心退田还湖一万亩步子太快了,现在认为,早退早得利,再不退就会受大自然的惩罚了。
湖南 贵发新 正田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