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让社员民主挑选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5
第2版()
专栏:短评

  让社员民主挑选干部
浙江上虞县东关公社一个生产队,生产长期落后,集体经济处于涣散状态,社员们通过民主选举,推选了三个有朝气、有能力的年轻人组成了领导班子,仅一年时间,就使一个“老后进”队改变了面貌。这件事充分说明,让农民真正当家作主,建立起群众拥护的领导班子,对于搞好一个生产队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后进队之所以后进,固然有种种原因,但是,生产队的民主生活不健全,生产队长不孚众望,领导不力,却是后进队里的普遍现象。本来,生产队是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它的一切重要活动,诸如怎样组织生产,推举什么样的人担任队长,等等,都应当由社员当家作主,这是社员不容侵犯的权利。可是,长时间以来,尤其是十年动乱期间,社员的这种权利没有得到尊重。虽然生产队里也搞了选举,但多半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这样那样的一些旧框框,堵塞了群众的言路,使他们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凌村大队第一生产队,过去不是也举行过选举么?但选来选去,仍然没有能把群众真正拥戴的人推举出来,领导班子软弱无能的状况未能改变。这样,“老后进”也就长期不能变先进。
可见,要改变后进队的面貌,首先就要改变领导班子的面貌。而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生产队就要有正常的民主生活,社员既能按照生产的需要挑选干部,又能在干部上台之后帮助和监督他们;并且及时撤换严重违背群众利益的干部。
有些同志担心,提倡民主选举生产队长,会影响生产队干部的稳定,从而影响生产。其实这是不矛盾的。只要在选举中真正发扬了民主,选出的人在群众中有威信,工作做出了成绩,群众是没有理由去随便更换的。生产队长变动过多确实对生产和工作不利,每年冬春生产队搞一次改选,并不是搞“大换班”。基本称职的生产队长应当相对稳定,这也是社员的要求。但生产队干部的相对稳定,要建立在发扬民主、选出有能力的干部、干部又接受群众监督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稳定,才真正有利于生产和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