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社员喜抱“金疙瘩”——访甜菜重点产区肇东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5
第2版()
专栏:黑龙江通讯

  社员喜抱“金疙瘩”
——访甜菜重点产区肇东县
11月中旬,记者访问了黑龙江省甜菜重点产区之一的肇东县。
进入县境,我们看到铁路沿线设立的甜菜收购站,出现罕见的繁忙景象。满载甜菜的马车、汽车、拖拉机,一辆挨一辆,依次等待过秤交售,车鸣马嘶,好不热闹。火车虽然每天来往奔驰,往哈尔滨的糖厂拉运甜菜,但远远跟不上社员交售的速度,暂存在收购站的甜菜,还是堆积如山。
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糖产量最多的省。但是,多年来,各地的糖厂由于原料供应不足,长期处于半饥饿的状态,往往开榨三、四个月就被迫停产。今年新榨季开始,甜菜从农村源源不断地运来,糖厂日夜开足马力生产,放开“肚皮”多吃,还有吃不完的危险。今年为什么甜菜大增产呢?肇东县的社员说:“政策得人心,地里能出金。”这话很有道理。
黑龙江省许多地方适合种甜菜,产量高,收入多,因此,甜菜有“金疙瘩”之称。肇东县拥有75万亩轻盐碱地,在这些土地上种粮食,亩产多的三四百斤,少的一二百斤;可是种甜菜,亩产一般可达一吨,可加工白糖二百五十斤左右。一亩地甜菜的收入,往往相当于两亩地粮食的收入。甜菜的茎叶,又是喂猪喂牛的好饲料。这样的“金疙瘩”,谁个不喜欢?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种甜菜被当作资本主义,横遭批判。集体种甜菜受限制,社员自留地上不许种。结果,甜菜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很低。糖厂吃不饱,人民少糖吃。
今年3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甜菜生产的决定,国家调整甜菜收购价格。同时改变过去不易兑现的化肥半价补贴等规定,实行每交售一吨甜菜再补贴10元的办法;交售甜菜折粮计算粮食总产量,作为考核对国家贡献的依据,对甜菜生产的先进集体,实行各种奖励,对社员在自留地上种甜菜,积极扶持。
肇东县的广大社员,看到多种甜菜,一利国家,二富集体和个人,积极性就来了。全县集体种甜菜二十一万多亩,社员个人在自留地上种了近2万亩,超过去年甜菜种植面积的一倍,成为肇东县历史上种甜菜最多的一年。今年,肇东县虽然遇到干旱,但甜菜仍然获得丰收。集体种的甜菜,总产约达二十一万多吨,收入约达1,785万元。全县今年种甜菜面积只相当于粮食面积的10%左右,经济收入却相当于粮食总收入的18%以上。全县约有20%的农户,在自留地上种了甜菜,总产2万吨,平均每户收入100元以上。
肇东县从10月1日开秤收购甜菜以来,广大社员喜气洋洋,踊跃交售。截至11月17日,全县已收购甜菜15.9万吨,超过去年全年收购量的44%。年底前,全县收购的甜菜预计可达二十三万多吨,等于去年收购量的两倍。
在甜菜收购站,我们看见了许多刚交售甜菜领到现金的社员,他们个个喜上眉梢。民主公社珊树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姚魁,在队里劳动得了4,000工分,收入可达720元。现在,他又交售了将近2吨甜菜,领得现款161元。他高兴地对我们说:“现在正是孩子需要添冬装的时候,有了这笔钱,姑娘叫我买件呢大衣,也可办到了。照这么走,我们社员越有奔头了。”
这里的社员在甜菜丰收以后也有些担心,甜菜生产增加了,糖厂如果不相应扩大加工能力,还是现在这么大的胃口,那就吃不下了。看来,扩大甜菜糖的生产能力问题,应该提到有关部门的日程上来了。
新华社记者 雷仲予 王长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