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共同关心 西安市为青少年办了八件好事 武汉民族街舍得花钱为青少年建立活动场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5
第4版()
专栏:

  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共同关心
  西安市为青少年办了八件好事
  武汉民族街舍得花钱为青少年建立活动场所
新华社西安12月14日电 西安市党政机关以及群众团体,关心青少年的切身利益,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扎扎实实为青少年办了八件好事:
大办青少年活动阵地。从今年5月至11月中旬,全市共建活动站1,359个。这些活动站拥有电视机八百多台,图书四十多万册,体育活动器材和家具设备一万一千多件。
市里拨出专款120万元,筹建西安市少年宫。
节假日期间,组织少年儿童免费到公园开展各种文娱活动。
全市各影院,每星期三下午、星期日上午,为青少年开放电影专场,票价减半。
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为青少年文体活动服务。全市8个工人俱乐部,上半年组织政治报告和讲座35场,听众66,000多人次,科技知识讲座85次,听众一万一千多人次,举办各种文化技术学习班51期,学员二千四百多人。每逢节假日,各俱乐部还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灯谜、游艺等活动。
广开学路,解决部分青年的就学问题。全市现已办起自费大学一所,职业学校六所,工读学校一所,以及电视大学、各类函授学校、讲习班等。不少街道和单位还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技术职业学习班,重视抓好待业青年的学习。
采取多种途径广开门路,积极安置待业青年。去年全市共安置了九万六千多人,今年已安置了六万多人。
举办青年婚姻介绍所,帮助未婚青年解决恋爱、婚姻问题。目前,全市已由共青团西安市委和陕西重型机械厂等单位办起两所青年婚姻介绍所。截止10月底已接待登记了一千多人,搭成了一百二十多个对子。
据新华社武汉12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周东爱报道:凡是参观过武汉市民族街青少年之家的同志,都很佩服这个街道的居委会为教育青少年舍得花本钱。
民族街方圆只有一平方公里,共有三万一千多人,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街道。他们竟在这样拥挤的条件下建立了一座三层楼的青少年文化站和15个文化室,活动面积达一千三百多平方米。这些青少年之家共有电视机35部、图书3万册,还有上百种报刊杂志,以及棋类、球类等各种娱乐游艺用品。五年来,他们用在青少年之家的经费共达21万元。
这么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最近,记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民族街青少年文化活动经费,主要是依靠街道各居委会组织的137个生产小厂和服务组筹措的,今年从这方面的开支达五万多元。
同时中心文化站和各文化室、图书站还普遍开展了图书出租、电视放映收费等办法;中心文化站白天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晚上7至9点举办文化技术训练班,9点之后接待住一夜的旅客。夏天工作人员还兼做冷饮,以增加收入,解决一部分青少年文化活动所需的费用。
民族街怎么舍得每年拿出四、五万元用在青少年身上呢?这是各居委会尝到了甜头后才认识的。开始,他们把青少年之家当做“套笼头”的临时措施,经费来源没有保证。近几年来,武圣、乔家两个居委会认真抓了青少年教育,建立了文化室,过去三五成群散在街头巷尾无事生非的“小野马”逐渐被文化室迷住了,每年到文化室借阅图书的就达五万多人次;不少青少年通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转变了兴趣,逐步变为以助人为乐、求知为乐。
青少年的变化,促使街道党组织改变了原来的认识,把建立文化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了“儿童”的培养,解除了不少职工“人在工厂心在家,提心吊胆愁娃娃”的精神负担,使得他们能够无牵无挂一心干四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