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党员的“地位”不能高于群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5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党员的“地位”不能高于群众
  胡鉴
按道理说,所谓某人的地位高于某人,这种概念,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不应该存在的。那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东西。因为,“地位”也者,指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等级位置。“地位高”,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等级高、位置高。封建社会讲究官阶、门第,官阶、门第高,地位就高。在资本主义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谁发了财,地位也高。西晋的左思在他那鞭笞门阀制度的著名的《咏史》诗里写道:“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寥寥数语,对于封建制度下由权势地位所引起的恶果是揭露得很深刻的。至于《共产党宣言》,则把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地位”从属于资财的情形阐述得十分精辟:“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权势和资财,往往如狼似狈,相辅为奸。封建制度下可以仗势谋财,资本主义社会里大抵因财得势,财势双全,地位就更高了。看嘛:《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不过中了一个举人,有点势,便有人来送房送地送银子,地位顿时高将起来;《百万英镑》里的主人公,一朝钱在手,达官贵人趋奉唯恐不及,他的地位俨然比谁都高了。
动辄分地位高低的现象是丑恶的。但是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倒也见怪不怪。因为剥削阶级的社会制度必然产生这种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应该存在。因为: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各种行业和职务只是分工不同,没有等级贵贱。若论“地位”,都一般高。这个道理自是家喻户晓,无需再絮叨了。
可惜的是,这种现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并未绝迹。党员和非党员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例。似乎只要是党员,他的“地位”就高于非党同志,甚至包括其说话权在内。党员似乎就比不是党员的同志更有权利讲话,而其所讲的话,有时不管有理无理,似乎都比非党同志讲的话“分量”要“重”!
党员的“地位”高于群众,在我们国家里已经司空见惯。但仔细想来,却很不正常。这是存在于我们党的肌体上的一种疾病,对此不应该讳言。讳疾必然忌医,忌医必然病剧。应该把病情弄清楚,把病治好,才是正道。
回想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前,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和非党同志一起冲锋陷阵;在根据地,共产党员和非党同志一起闹春耕、纺线线;在敌占区,共产党员和非党同志一起“把脑袋掖在裤带上”干革命。那个时候,何曾有党员的“地位”高于群众之事?若问党员有无较高的东西,确也有之。一般来说,在那种情况下,政治觉悟是党员高于群众,公而忘私的作风是党员高于群众,吃苦在前的精神是党员高于群众,从而也使许多党员的威信高于群众。到了我们党在全国取得胜利,成了执政党之初,一般自然是那些觉悟高、品格高、威信高的党员担任各种领导职务。不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大多也很优秀。他们确实都以身作则,带动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因此,广大群众对共产党员由钦佩而尊敬,油然产生“仰之弥高”的感情,是很自然的。
如果我们党执政三十多年来,一直保持这种风貌,并且有所发扬光大,那该多好!可惜的是:我们党在执政以后,没有充分注意去清除两千年来压在我们国家、民族身上的封建主义的沉重包袱,而在干部制度上和党的领导方式上又存在着缺点,以致一些党员原有的那几个“高”字便逐渐变化,逐渐消失,最后就只剩下一个
“地位高”了。何以然呢?一来,当封建主义的影响困惑着善良的人们习惯于从
“上面”获得恩赐的时候,一些同样受着这种困惑的共产党员便可能认为:党执政了,等于他这个党员也“执政”了,“江山是老子打下来的”,他仿佛就成了从“上面”向“下面”赐恩的人。从上面向下面赐恩,“地位”还不高么?而风气所及,一些并没有“打”过“江山”的同志,入了党,不免也有同感。二来,我们的干部制度实际上存在着信任党员过于非党员、重视党员过于非党员的现象,又无民主选举之风。于是,如果有两个干部,一为党员,一未入党,即使两人政治一样强,业务一样好,一定是对那个党员委以重任;即使那个非党同志的条件更好一些,也很可能还是对那个党员委以重任。这岂不是实际上从制度方面形成了党员高人一等么?除了上面两个原因,如果再多想一想,这问题恐怕还同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有关。党的领导是必须坚持和加强的。但是究竟什么叫党的领导?什么叫加强党的领导呢?党的领导不能是包揽一切、干预一切。但在实际上,许多同志却把党的领导变成一切包揽、一切干预。而这样的领导又总需通过党的干部和党的成员去执行,因而,非党同志认为党员的“地位高”、“话权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积此三端,久而久之,一些党员就难免把群众原来对共产党员“仰之弥高”的感情看作是共产党员的“地位”高于群众。而群众也难免感到:共产党员并不一定都是觉悟高、品格高、威信高,乃是“地位”高,有的竟高得高不可攀,连说起话来都高深莫测了。
其实,若问共产党员与非共产党员之间有没有“地位”高低之别,答案当然是极明确的:“没有!”但要做到这“没有”二字,却不简单。根本的是要消除封建主义的遗毒和影响,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干部制度。这些亟待专门研究,认真对待。这里仅就共产党员“从我做起”这一点来说。我们必须明白:共产党员是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身奋斗目标的,为此,就应该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团结党内外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这种先进作用要靠模范行动来发挥,不靠党员的称号发挥,更不靠拿着党员的称号指手划脚来发挥。靠这些也是发挥不了的。我们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有三千多万党员的大党。但是在九亿多人口中,党员总是少数。按平均数说,每个党员周围起码还有三十多位非党同志。难道你作为一个党员,就比那三十多人都强?就算你有些方面强一点,离开了那三十多人,你孤家寡人,能干得成事?你有什么权利傲视众人呢?更何况,有些党员无论从思想品质、政治觉悟、业务能力、模范作用等哪方面讲,不但不比非党同志强,甚至根本够不上一个党员的条件。
党员的“地位”不能高于群众,这并非小事一桩,这是一个涉及到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大问题。党、党员、党的干部,都要生根于人民,立足于人民。对于这种关系,用陈老总的诗句咏唱,极为恰当:“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古人是把寸草比儿郎,把春辉比母亲的。我们切不可把三春的阳光和在阳光中成长的小草的位置摆颠倒了。儿郎如果高踞于母亲和父老兄弟之上,作威作福,那么,对不起,尽管你自视甚高,母亲和父老兄弟却觉得你低,低得很:觉悟低,品格低,威信则更低。
值得深思,值得警惕啊,共产党员同志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