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义和团评价中的不同见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5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义和团评价中的不同见解
最近,在济南召开的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上,二百多名中外学者对有关义和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现把讨论中主要分歧作一简介。
一、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
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这是一致公认的。但是,在义和团反不反封建的问题上分歧很大。
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运动只反帝国主义,不反封建,因为义和团既未提出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口号纲领,也没有变革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要求。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尖锐化的产物,“灭洋”是它的主要斗争目标。义和团的“扶清”,是扶保清朝,而且“灭洋”也是为了“扶清”。这就是为什么清政府能够欺骗、利用义和团的原因。义和团对清王朝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起来进行抗拒,完全是一种自卫的行动,从未主动进攻。
另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也带有反封建的因素和内容。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斗争,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所谓反封建,就是农民自发地反抗封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义和团“灭洋”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闹教匀粮”,既反对教会所采取的封建方式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又打击“附教殷实之家”兼及一般地主富户。对义和团的“扶清”口号也要作具体分析:一是把“扶清”口号变为实际行动的只是部分义和团,而不是所有的义和团;二是除“扶清”口号外,义和团还提出了“捉拿洋教,振兴中国”、“大清亡,中国强”、“均粮济贫”等口号,不能以偏概全。至于说义和团对清王朝只是被动抗拒从不主动进攻,也不尽符合事实,因为从1900年6月以后,义和团曾经多次向清军主动发起进攻。
持后一种意见的同志在具体看法上也有分歧。第一种看法认为,义和团的反帝和反封建是并行的,贯彻于整个义和团运动的始终。第二种看法认为,在义和团发展过程的初期和后期,其自发的反封建倾向比较明显,而达到高潮时它的反封建性则被淹没。
二、关于义和团的“灭洋”问题
对于义和团的“灭洋”口号,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的“灭洋”就是笼统排外,“灭”一切洋人,反对一切与“洋”字有关的事物。从道义的原则出发,义和团笼统排外有它正义的一面;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笼统排外又是蒙昧落后的,并“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灭洋”的核心和主旨是反帝,只是在方式方法上带有笼统排外的倾向,是一种落后的表现。但决不能由此出发,把义和团的笼统排外说成是“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从根本上说来,义和团笼统排外是由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尖锐化激发起来的正义反抗。
三、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问题
义和团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更加暴露了清朝统治集团的极端腐朽和无能,对此,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义和团运动与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关系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的瓜分企图有打击作用,只是它的力量还不足以“粉碎”或“阻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当时中国并未被瓜分的主要的因素,还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使它们不得不采取维持现状的政策,以避免彼此矛盾的激化而发生火并。
另一种意见认为,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问题上起作用的两个因素中,义和团的斗争是主要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次要的。这一点,不仅从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当权者和其他人士的言论可以得到证明,而且也为义和团彼伏此起的持续斗争所证实。
四、关于义和团的源流问题
义和团源长流杂,是义和团研究中的复杂课题。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综合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与白莲教的别支八卦教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它最初是八卦教离门的一支,而后成为乾、坎、兑、巽等诸卦的合流,并兼容并蓄了多种拳会组织,总称为“义和拳”。
另一种意见认为,义和拳、大刀会和梅花拳是光绪年间在山东兴起的义和团主要来源。但是,义和团与嘉庆年间的义和拳和离卦教都没有明显的师承关系。从教义和斗争目标来看,它也和白莲教迥然不同。有不少白莲教徒,后来为了摆脱清政府的强大压力,还参加了基督教。在当时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相错综的情况下,出现了这种特殊情况,因而也就潜伏下义和团反对白莲教的原因。因此作为组织来说,白莲教并没有直接产生义和团。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即义民会,来源于乡团。说义和团起源于南宋以来的白莲教,或由白莲教的一支派生而来,难以使人置信,也缺乏根据。如果说义和团有源流的话,那末这个源和流就是渊源于习拳练棒、旨在保卫身家的拳众。
(戚其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