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阅读
  • 0回复

党的政策给岫岩农村带来深刻变化 过去: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现在:到处粮满仓,外流争回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6
第1版()
专栏:

  党的政策给岫岩农村带来深刻变化
  过去: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现在:到处粮满仓,外流争回乡人民日报编辑同志:
我作为一名读者向党报推荐一篇令人兴奋的报道。
当我读了《辽宁日报》12月1日第一版上刊登的《过去: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现在:到处粮满仓,外流争回乡》的报道后,情不自禁地为这篇报道拍手叫好。
这篇报道连标题在内才七百多字,却令人信服地回答了千千万万群众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怎样?”并且如实地告诉了人们,“在‘四人帮’横行时期,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这一真实情景,使人读后倍感党的政策英明正确,更加痛恨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希望人民日报能够转载这篇好报道。
解放军某部政治处 唐晓康
12月5日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粉碎“四人帮”以前被人们称为“粮食过‘长江’,群众喝菜汤”的岫岩县,三中全会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围绕粮食问题出现新气象。
一是不闹粮荒了。过去,这个县由于要保住“学大寨先进县”的称号,实行“高估产、高征购、低水分(用水分顶社员的口粮)”,造成社员群众年年缺粮,每到青黄不接时,到公社来要救济粮的社员推不开门。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去年岫岩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1亿多斤。但是由于社员口粮留的实,再加上自留地回到个人手里,缺粮户大为减少,到各公社要求解决吃粮困难的户几乎没有了。今年全县粮食丰收,比去年增产七千多万斤,社员口粮更加充裕,不少社员人均口粮达到七、八百斤,多的达1,000斤!有些老缺粮户,今年第一次在房前屋后矗起了仓囤,里面装满粮食。
二是不见外流户了。过去由于吃粮困难,大批社员外流。现在广大社员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不仅没有再外流,而且过去搬走的户也纷纷搬回来,仅石庙公社就搬回来了五十多户。
三是盗粮现象大大减少。粉碎“四人帮”以前,县里每年都要在秋收前召开一次护秋保收公判大会,惩处几个盗粮犯,各公社也随着抓几个偷青的典型,在全社游斗,以一儆百。但是,全县每年的盗粮案件仍不减少。所谓粮食亩产过“长江”的1976年,全县农村发生盗粮案件185起。去年全县既没有搞公判,也没有搞游斗,在大灾之年全县农村盗粮案件却减少到67起。今年全县农村仅发生盗粮案件5起。
由于粮、油、蚕、果、烟全面丰收,社员收入水平提高,全县目前出现了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人心稳定、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社员张罗盖新房的多,光棍娶媳妇的多,各家各户养大猪的多。现在各社、队正在总结一年来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的经验,干部和社员对未来充满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