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打破行业壁垒 加快轻工业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6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打破行业壁垒 加快轻工业发展
近两年,广州市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轻工业的优势正逐渐得到发挥。但各行业之间的门户之见,仍然很深,某些重工业行业明明生产任务不足,却不肯转产轻工业产品。因此,打破行业壁垒,加快轻工业的发展,是当前调整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州市轻工行业在调整中作了很大的努力,可是许多轻工产品仍然供不应求。特别是它的“三大件”以及著名的三五牌电池、五羊牌闹钟等,更是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据了解,造成轻工生产被动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经济指导方针的失误,多年来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在重工行业,轻工行业说是不挤不让,实际上是挨了挤还得让。二是多年来轻工业重挖潜、轻改造,挖来挖去把广州的轻工行业挖成了设备老、厂房老、工艺老的“三老”行业。市轻工业局现有厂房面积69万平方米,危险房屋面积就达17万平方米,主要设备长期带病运转的占17%。广州自行车厂建厂20年来,国家投资750万元,它向国家上缴的税利达1.5亿元,但由于年年挖潜,没有改造资金,设备陈旧,厂地狭窄,影响扩大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广州市重工业行业经过调整也取得成绩。重工业退了,但没有退够,还有许多企业没有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如机械、化工等行业的企业,任务饱满的只占百分之三、四十左右,多数企业处于半饥半饱的状况,有的企业没活干。可是,由于多年来的条块分割,形成部门、行业之间壁垒森严,某些部门宁可看着自己的企业“吃不饱”,也不肯让企业跨出本行业的门槛。这种部门所有制已成为当前调整工作的障碍。
从全局的需要看,广州的轻工业应该发展。可是如何发展呢?广州市工业部门的同志认为,在当前调整国民经济的情况下,要国家拿出大量投资发展轻工业是不现实的。如果把一些生产任务不足或者没有生产任务的重工业企业转产轻工产品,则可以很快收到经济效益。因此,他们主张强调全局观念,打破行业壁垒,把轻重工业当作一盘棋下。
新华社通讯员 朱奇
伍房兴
新华社记者 张跃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