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巴基斯坦努力争取粮食自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6
第7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巴基斯坦努力争取粮食自给
  本报记者 钟逢准
小麦、棉花大丰收,是巴基斯坦过去一年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从10月底到岁末,是小麦播种季节,巴基斯坦政府正采取措施,鼓励多种小麦,种好小麦,实现明年小麦产量1,134万吨的指标,逐步做到粮食自给。
巴基斯坦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米、玉米和其他一些杂粮。其中,小麦产量占粮食总产量60%以上。大米产量约占20%,主要供出口。其他如玉米,占10%以上。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巴基斯坦人的主要食粮,要实现粮食自给,首先是增加小麦产量。但多年来小麦年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要,每年都要进口数量不等的小麦,增加了外汇开支。因此,提高小麦产量,实现粮食自给,是巴基斯坦人民的愿望。
为了增产小麦,巴基斯坦从6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小麦增产措施,如引进高产抗病品种,施用化肥,改进耕种方法等,使小麦年产量从1965年的375万吨增长到1969年的710万吨。但由于良种和化肥等供应不足,小麦价格不合理,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小麦年产量仍不那么稳定。1976—1977年度,小麦年产量曾达904万多吨,但到1977—1978年度,由于自然灾害,产量下降到836万多吨。在1978—1979年度,不得不在外汇拮据情况下,进口了200多万吨小麦,以解决国内粮食不足的困难,支付了3亿多美元的外汇,扩大了国际收支赤字。最近两年,由于气候条件好,政府也采取一些鼓励小麦生产的措施,1978—1979财政年度的小麦产量达994万多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比歉收的上一年度增长18%,单位面积产量也提高12.8%。1979—1980年度,小麦产量又提高到1,087万吨,比上一度增长9.3%,平均每公顷(15市亩)产量为1,579公斤,比丰收的上一年度提高了6.3%。连续两年丰收,使1979—1980年度小麦进口量下降到60多万吨,支出外汇减少到一亿一千多万美元。
1979—1980年度,除了小麦丰收外,巴基斯坦的重要出口物资棉花的产量比上一年度增长58%,产量达到420万包。大米产量虽然减少2%,但仍达到320万吨。1979—1980年出口大米和棉花的外汇收入达7亿美元。一方面减少了进口小麦的外汇支出,另方面增加了出口大米和棉花的外汇收入,这就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农业丰收使城乡人民生活安定,其他经济部门也进一步活跃起来。据报道,巴基斯坦1979—1980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计算为230美元,在南亚诸国中居第一位。这些经济成就同小麦等农作物的丰收不无关系。
为了促进小麦增产,巴基斯坦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合理调整小麦收购价格,使之接近世界市场价格,让小麦种植者有利可图。在今年小麦播种季节到来前,巴基斯坦政府又把小麦的收价价格从每芒特(MAUND,合40公斤)46.75卢比(4.675美元)提高到每芒特58卢比。其他重要措施包括提供小麦优良品种,向耕地不足12.5英亩(每英亩约合6市亩)的农民提供购买化肥、农药和种子的无息贷款,对化肥价格给予适当补贴,保证化肥充分供应等。对水利灌溉系统继续拨款兴建或改善。这些措施带来了丰产的果实。
巴基斯坦领导人不久前的一次讲话表明,政府决心把巴基斯坦变成本地区的粮仓,为此将尽可能地给农民以鼓励。这个目标比实现粮食自给更高了。这反映了巴基斯坦政府对于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十分重视,也很有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