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莫把檀楠当柴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6
第8版()
专栏:

  莫把檀楠当柴烧
  陈炳熙
少年时读《聊斋志异》,读到一篇叫作《鸽异》的,其中讲到一位最爱养鸽子的公子,误认为他的父执某公有向他讨一对鸽子的意思,只好挑了一对送去。隔日见到某公,问起那对鸽子好不好。某公毫不介意地答了个:“亦肥美。”公子急了,忙说那是名种,不是普通的鸽子。某公回味一下,说道:“味亦殊无异处。”当时读到这里,就与那公子有同样的感慨:既然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何必要吃珍禽异鸟!不过又原谅那位某公,因为他并不知道那是珍禽,吃了原是无心,无心也就不应深责了。
前年出差到武汉,曾到名餐馆“野味饭店”去吃饭。进门就看见一幅巨大的“野味”画像,迎客松般地迎着顾客。凭着我的一点浅薄的生物学知识,认得那画像是环颈雉,是我国颇有名气的观赏鸟。不知为了什么,我当时就想起了《鸽异》。冷盘终于摆上来了。看着那幅雉的画像,对着这盘雉的脍炙,我确实领略不出它的佳妙,只能同吃鸽子的某公一样,觉得“味亦殊无异处”,不过在鹅鸭之间,尚不如普通的鸡肉来得细嫩。走出饭店大门的时候,又生起了少年时读完《鸽异》以后所生出的感慨:既然味道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何必要吃珍禽异鸟!况且这里又明明是有心,比起某公的无心来,情况又自不同。
去年,一位曾经出国到尼泊尔去过的厨师朋友,送我一本进出口公司作为征求订货的小册子,名字叫《冷冻野味》。虽是一个小册子,因是用于出口,所以印刷精美,图文并茂。那些个图,自然是“野味”们的生前照片和烧成大菜后的盛装彩照。我刚一翻开,第一幅看到的,说来也巧,又是在野味饭店看到画像的那环颈雉!再一翻,竟看到了八哥!我这一惊,真不亚于养鸽子的公子听到“亦肥美”时所受到的震动。环颈雉是一种名扬中外的美丽斑斓的观赏鸟。八哥则不仅可以观赏,还能听它“说话”。这些鸟儿,虽也未必算得上十分珍奇,但各地都有为同它们缘悭一面而憾犹未尽的无数人在呢。据我所知,至少省级以下的动物园中,常常对它们求之不得。谁料它们的许多同类,早已不幸入了进出口公司的冷冻之厨!
最近看到一个材料,说慕尼黑附近的一位经营副食的商人,向人兜售来自中国的200只长胡子的秃鹫的肉,竟惹火了西德的自然资源保护者。长胡子的秃鹫,大概指的是产于青藏高原上的那种兀鹫吧。这种翼背黑褐,腹面灰黄,翼长十余英尺,喙爪都是锐不可当的神鹰属的猛禽,为数已经十分稀少了。我国的多数动物园中还没有它的踪迹,我国的许多新一代人还来不及知道它的名字,也许副食业部门就会要经营完毕它们的全部同类的肉!当然,某些国外的报道可能不尽翔实,但总会有点儿来由吧。有的外国朋友惊诧:“中国的天空中没有鸟呵!”应该告诉他:“我们的冷冻箱里鸟儿是很多的!”
从前有一些人,喜欢在春天里贴一些小告白到街头巷尾,写的是两句或许会被人讥为迂腐的老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是呵,如果是益鸟,如果是应该保护的珍禽异鸟,是不应该滥打呵,尤其是在它们繁殖育雏的三春时节!保护资源和合理利用的方针,有谁可以让它偏废呢!
我总觉得,若要烧火,用山荆粗柴就对了,何必要用香檀文楠!若要烹饪,用鸡鸭鹅一类就可以了,何必要杀珍禽异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