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黄春生十年忘我育“银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8
第1版()
专栏:实干家

  黄春生十年忘我育“银花”
河北正定县岸下大队回乡知识青年黄春生历尽十年艰辛选育的棉花优良品种,今年3月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正式命名为“冀棉二号”。这个新生的“银花”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株高大,棉桃大,吐絮畅、绒长、衣分高等特点。近几年在黄河流域多点试种良好,平均亩产皮棉154.6斤。最高达到285.9斤,受到广大棉农的欢迎。
黄春生立志育花,是从1967年开始的。那一年,他所在的岸下大队种棉一千余亩。但由于品种混杂、退化,棉花严重减产。当时,只有25岁的黄春生,望着霜后遍地挑着败絮,枯叶飘零的棉秸,暗暗下定培育良种的决心,开始攻读《植物生理学》、《棉花良种繁育》等农业科技书刊。
1969年,他根据遗传变异理论,决定从“光叶岱字棉”中,选出理想的变异棉株进行试验。20亩棉花,总计10万株。从出苗到收花的一百三十多天里,他早出夜归,不避风雨酷暑。经过上万次的观察对比,数十万次的反复挑选,终于从棉海里“捞”出了8个最优秀的变异棉株。
要使棉花优质高产,一是桃大,二是早熟。他从阅读的大量科技资料中,弄清了棉叶光合作用强,同一时间内制造的养分多,结桃大,成熟早的道理。第二年进行4个株行分系对比试验,结果连续两年试验都失败了。黄春生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后来,他从树下歇凉,是因为树叶遮住阳光得到启示,悟出要使桃大又早吐絮,必须找出一种叶面大小适当,果枝分布均匀,尽量用棉叶互不遮盖的理想株系。
于是他选择了1,000棵代表性棉株。对每株的叶片大小、株型松紧、桃铃形状、生长快慢等十几个项目进行考察。对每一片棉叶的面积都量出来,每一个果枝与主茎的夹角都算准确,每一个棉桃含籽多少都摸清楚,甚至对细的仅有3毫米的柱头(雌蕊的顶部叫柱头)都要量过,一一进行详细记录。每株棉花一般10个果枝,40张叶片,30个花蕾。每天从早忙到晚量上30棵就累得人头昏眼花。但无论风天雨日,黄春生始终坚持按时考察,从不间断。
就这样,黄春生经过无数次的认真挑选和反复对比,终于选出了一个株型紧凑、叶片适中、结桃大、吐絮早的理想株系,突破了桃大又早熟的这一难关。
1973年,经过黄春生辛勤选育的“冀棉二号”,从一株发展到3万多株。亩产皮棉达到195.7斤,比“光叶岱字棉”增产65.3%,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和抗黄萎病品种区域试验,产量都占供试品种的首位。
侯志义 张苍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