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且看石家庄市蔬菜公司的“生财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8
第4版()
专栏:

  且看石家庄市蔬菜公司的“生财之道”
我国北方许多省城经营蔬菜,都是赔钱的。石家庄市不少菜店也经常烂菜成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漏洞很多。可是石家庄市蔬菜公司却是一个赚钱单位。其理安在?
原来他们有不少“生财之道”,在此略举数种:
其一,随意提高零售价(有些蔬菜1980年比1978年提价两三倍),压低收购价。蔬菜零售,按规定应分一级、二级、三级、级外四种价格,叫做按质论价。可是石家庄市各菜店,凡是群众喜欢吃、卖得快的菜,都是按一级价出售。这样,他们在不同季节里和不同品种中,每斤菜往往就从消费者身上多赚取几厘、几分到以至更多。今年6月,上级规定各种菜一律按混合价(平均价)出售,结果公司出现了亏损。到9月份他们又打着分级出售的幌子,改混合价为一级价。可是,在收购蔬菜时,有的领导却公开下令压级压价。如9月份,市内缺少叶菜,农民及时交售小白菜补充市场,蔬菜公司却以计划外收购为理由,每斤平均收购价只给四、五厘钱,一转手每斤按2分5厘出售。蔬菜公司每年经营蔬菜4亿多斤,如果都按这样办,算算该赚取多少钱!
其二,加大外来菜价。为调剂品种和弥补生产淡季,这个公司每年要从外地购进一两千万斤菜。按规定蔬菜毛利率一般不得超过30%,他们有时却将毛利率提高达100%以上。如春季从南方调进的蒜苔,进价每斤只有两、三角钱,售价却高达五、六角钱。蔬菜鲜嫩易烂,长途运输损耗大,外地调进往往要赔钱,可石家庄蔬菜公司反而赚钱,原因就在于加大了差价,把损耗过多地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其三,买空卖空,牟取暴利。今年春季,公司规定外来菜转手外运,可加价15%。该公司下属的新开街商店,不顾当地市场缺菜,一次将从南方调进的蒜苔转手调给东北,只办了个中转手续,就牟取暴利一万五千多元。
其四,加工掺假、变相提价。今年春节前夕,公司业务科从武汉进了一批酱油和醋,订价每斤高达五、六角钱,销不出去。他们就抓住节日期间售货量大这一机会,把这批酱油掺到当地生产的一角一斤的酱油里,再把每斤价提高到一角八分;醋掺到当地8分钱一斤的醋里面,再提价到1角3分售出。非法获利,显而易见。
此外,他们还把外运菜包装料当成商品,多取毛利。
石家庄市蔬菜公司这种“生财之道”,不仅广大消费者有强烈反映,就连他们的售货员和基层商店干部也多有意见,认为这是坑人的买卖。然而,市公司的领导却以本市蔬菜供应比邻近城市充足,而津津乐道。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也常因此而受蒙蔽。我们希望有关领导和部门正视这些问题。
石家庄市蔬菜公司中山路商店党支部书记
张 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