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驰骋舞台七十载的一代名优——访日本著名艺术家河原崎长十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18
第7版()
专栏:人物专访

  驰骋舞台七十载的一代名优
  ——访日本著名艺术家河原崎长十郎
  本报记者 张云方
初冬的夕照,辉映着北京的前门饭店。记者在这里拜访了日本一代名优河原崎长十郎先生。
从11月20日起,河原崎长十郎先生率团访华,先后在天津、南京、北京等地演出著名历史剧《屈原》10场。
12月8日,是河原崎先生在华的最后一场演出。首都剧场挤满了观众,人们屏息以观,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被这位艺术大师的精彩表演迷住了。他那洗练的动作,传神的目光,以及清晰的吐字,时时牵动观众之心。河原崎长十郎1952年第一次组织演出《屈原》,巡回日本列岛,至今已经演出五百多场。但是,河原崎对记者说:他这次在中国演出胜似以往千百倍。这次演出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占重要位置,他将以这次访华演出结束自己70余载的舞台生涯,这是一次告别舞台的不平常的演出。面对着中国观众热切的面孔,热烈的掌声,这位已届78岁高龄的老艺术家谢幕之际,不觉热泪盈眶。
提起这位艺术大师,中国人民并不陌生。他从幼年起就献身戏剧艺术,显露艺术才能。一生追求真理,从事于进步的戏剧事业。每当人们谈到《箱根风云录》、《天平之甍》、《望乡诗》以及《劝进帐》等日本优秀剧目,就不禁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艺术造诣精湛的名优。
河原崎长十郎激动地忆起13年前的一段往事:当时他病卧北京床榻,日本的一伙反华分子,妄图把他在政治上、经济上、艺术上彻底搞垮。河原崎长十郎不顾病魔缠身,毅然决然奔回风雨如磐的祖国,重建队伍,再登舞台。他两手空空,身无分文,吃饭都要靠老朋友们的周济。他倾三十余年心血筹建起来的一座价值4亿日元的练艺场也被人霸占了,在东京只有一所他勉强可以栖身的小房子。困难并没有吓倒河原崎长十郎。他坚信,日本国民百分之九十以上坚持与中国友好,那些敌视中国的人毕竟是一小撮。河原崎告诉记者,当时他和一些朋友写下了这样一个条幅:“友谊人千万”。果然,人们纷纷写信支持他。很快,一个由藤山爱一郎、宇都宫德马、西园寺公一等知名人士组织的“河原崎长十郎后援会”成立了。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河原崎日夜奔波,寻求志同道合的演员。他甚至长途跋涉,然后徒步十余里,三次登门拜访一位演员。有些人问他:“你如此拚命,为的是什么?”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以他这位舞台名宿的声誉,只要靠在一个剧团上,就可安稳地度过晚年。河原崎笑笑回答:“我为的是我们日本民族啊!”他又补充一句:“友谊不是也珍藏在你心上吗?”就这样,1971年,一个由演员们自愿兼职的“河原崎剧团”成立了。
谈到富有历史意义的1972年,河原崎先生神采飞扬。老人说,这一年3月,他又重新登台演出了话剧《屈原》。几个月以后,中日建交公报发表了,面对中日友好的大好形势,河原崎长十郎无限欣喜,以他70岁的高龄筹划演出了《天平之甍》和《望乡诗》。河原崎常常以屈原的精神自勉,他曾对人说:“桔树不言,可是她无私地把金色的果实献给人民!”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真的,接近他的人都说,在河原崎先生的胸中藏着一团烈火;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因为:“只要你追求真理,真理就会在你胸中燃烧。”
1903年12月13日,河原崎长十郎出生在东京。他3岁登台,11岁正式表演歌舞伎,17岁时加入了市川左团次一座剧团。在剧团内,同小山内薰艺术革新派结识,思想上起了一定的变化。1928年,这是河原崎艺术和政治生涯发生巨变的一年,他随剧团访问了苏联、德国和英、法等国。在苏联期间,他观摩了富有生气的社会主义新戏剧,痛感日本歌舞伎有必要进行改革,要提倡话剧。他认定列宁的道路是正确的,决心为追求这一真理而献身。后来,河原崎长十郎联合进步人士,创建了前进座剧团,对传统的歌舞伎进行了改革。
在结束采访时,河原崎长十郎先生向记者说:“屈原同旧意识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怀念这位古代英雄,正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未来!今后,我虽然将离开舞台,但是为了培养中日友好的新一代,使中日友好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不会退出友好的行列!”老人的话令人感动。让我们预祝这位杰出的艺术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取得成功!(附图片)
  河原崎长十郎扮演的屈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